这段时间最值得庆幸的事情是,校长同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这无论对于我还是同学们来说,都是一种福音,做一名传统国学文化爱好者,能把中国经典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我也面临重重困难,为了让经典诵读活动顺利开展,我只能一项一项克服困难。
首先,即使校长同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许多教师还是不能够理解,认为读经典会浪费时间,或者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次,既然是我提出来的,那么意味着我要对这项活动负责到底,其他老师以“自己不会为借口”排斥此项活动,意味着今后在经典诵读领域,我将孤军奋战。还有更严峻的困难是,我本身学艺不精,担心会不会由于我的领悟能力,耽误学生对于经典的学习。
我面临的任务就是:除把这项工作搞好外,还不能耽误学校安排的其它任务,意味着以后的日子,我将会更加辛苦,付出更多。当然,在传播经典上,无论多苦,我都是乐意的。虽然每天坚持短短的十五分钟,但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尽管《大学》我已经读过许多遍了,有些章节甚至能够背下来,但是我还是不敢马虎大意。每天晚上,依然得多次听录音,以防出现错误。我一个人犯一点小小的错误,没什么,也可以原谅,但是在我的引导下,将近200名学生跟着犯错误,那就是把错误放大200倍,简直不可饶恕。所以,每天看似轻松带领孩子们读,实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好在孩子们似乎比预想中的结果要好许多,作为小学生,尤其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没有任何古文基础,甚至还有许多不认识的字,但是他们每天都敢于张开嘴诵读着,实让我意外。特别令我振奋的是,有的学生读着读着,慢慢已经达到能背诵一些篇章。在坚持了一个月后,孩子们的诵读情绪越来越高涨。但老师们却出现了懈怠,有的老师只是站在学生后面聊天,有的老师有时候则连脸都懒得露一面,学生秩序较乱的时候,甚至找不到能够负责任的老师。
事实跟我预期想的一样,我一边维持秩序,一边领读,对于学生诵读效果的考核,也全落在了我一个人头上。可以说,当初承担的这项工作,无法收尾,对学生诵读的结果无法考核,如果有了相应的考核办法,考核又将会落在我一个人头上。曾经跟德音老师聊天,她说,《大学》孩子们有一个月就能够背会了。事实上,在学校开展的时间已经超过一个半月了,虽然能够熟练诵读,但却没有一个孩子能把通篇《大学》背会,我有些失望。打算让语文老师在课下多督促,结果还没等说完,又遭到了阻止。我只能每天带领孩子们继续诵读15分钟,可是,对于学习国学经典来说,十五分钟似乎太短,过得也太快。
在读《道德经》的日子里,孩子们似乎表现不出那种应有的兴趣,《道德经》诵读在十三章以后,明显有了难度,孩子们似乎读的有些吃力,而我也明显感到了自己的能力有限。虽然曾经通学了几遍,但读起来,似乎还是有些生疏,我只能重新听老师的范读。坚持就是对困难的最大突破,在不断的坚持下,我将《道德经》诵读进行到二十章,同学们似乎也进入了另外一个状态,他们在诵读过程中,有了一些古典风韵的味道。
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由刚开始的浮躁不安,到现在慢慢能够静下心来,读一段经典了。从他们脸上,似乎也透露出一股读书人的安详和从容。遗憾的是,由于我个人的能力,不能把乐教内容很好地展现给他们,只得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对一些班级进行小班授课。
这段时间,在开展诵读经典这段时间以来,连我自己似乎也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不急不躁,安分守己,同时也守好自己的一颗初心。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正心、修德,德就是一切。能够把传统经典引进校园,学校德育工作的体现,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中华优秀典籍,是每一个老师应尽的职责。
我期待,在未来弘扬经典的路上,越来越多德的人,与我们同行,学习经典,同时也让我更加从容的面对自己,接受自己。
2019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