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过年,孩子们很期待收到压岁钱,可以有自己的零花钱,可以自己支配了。女儿也是这几年终于知道了自己的压岁钱,都要给自己留着,小时候都是我帮她存着,现在说让我还给她,她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说起压岁钱,我心里总是有一种莫名感觉。小时候家里穷,过年也很不喜欢走亲戚,而当时收到的压岁钱也是很少,五毛、一元,五元,慢慢地多起来,可是我越来越不喜欢走亲戚了。后来我们家搬家后,因为离得远我就很少回老家了,我小学六年级转学后,一共回去好像也就三四次,我不愿走亲戚,不喜欢别人问我考试怎么样啊?当时也是家里孩子多,不能都带着去,所以我爸不说让我去,即使说了我也会说我不去,因此我和我姑姑、姨姨以及表兄弟姐妹都感觉不是很亲。而家里穷也影响了我的思想,凡事总要节省,做事也不大方,这就是穷人的思维,越穷越小气,越舍不得花,也就会越穷。现在成人了,做了父母,每年也都会给孩子们发压岁钱,而每次我心里都很犹豫,给多少合适呢?给多了我心里会觉得这次给这么多,下次可不能少了,至少和这次要一样啊,给的少了又会觉得自己太小气,所以经常也是会左右为难。而且别人给我孩子多少,我一定不能少于这个数,我也不想让别人吃亏,特别是老公的侄女,因为我们挣得相对多一点,所以每次都会多给孩子一些。而我们家姐妹多,孩子也多,但是相对少一点,但这样我又觉得很不公平,都是亲的兄弟姐妹,凭什么就给的不一样呢?现在我们家两个孩子,别人要给双份,所以我们更要给人家孩子多一些。老公好像也从来没问过我这些,都是我来决定的,为什么我从一开始就这么想这么做呢?我的内心为什么总是有这些私心杂念呢?是我内心的不匹配感,内心的匮乏觉得自己不配。从小内心埋下的不配得感让自己内心总是很脆弱,一点事情就会让心情波动好久,想来想去,还是内心缺乏安全感。
其实压岁钱只是一种意义,多少都是个心意,过年嘛,图个热闹,长辈给孩子一点压岁钱,是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过一年。祝愿孩子来年学习进步!而现在我们却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我们内心的攀比导致压岁钱不再是那么单纯,也是我们内心的杂念使得过年也会不再像过去那么美好。其实人可以活的单纯一点,潇洒一点,不要背负太多的包袱,轻装前进,才会走得更远!如果觉得自己做的不对,下回注意就行,下回改了就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做过的事也不要去内疚,也不要去后悔,接纳自己,是因为在当时的情境下,自己的见识就这样,才会这样做事的。如果觉得自己做得好,就表扬自己一番,谢谢你,你做的真好。以后遇到事也就这么处理了。吃一堑,长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