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专业与创造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近在看《马云正传》,其中一个细节让我印象很深刻,说的是马云要拷贝一个东西,花了10几分钟搞不定,然后叫来秘书,搞定这个技术难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普通的WORD应用,而他作为一个引领中国乃至全世界互联网发展的IT精英,却只会简单的浏览网页和收发邮件…


    但是正是因为他自己的不专业所以他更加尊敬公司所有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公司每一项的研究成果应用,马云都是作为第一个用户进行体验,他说如果他觉得这个应用做的好,那么中国80%的人也会觉得好;如果他觉得使用起来不方便的,就会让技术人员重新去研发改进…


    原本很多人会以为引领一个互联网企业的领导人,应该是一个专家,结果却是一个既不I也不T的普通电脑用户,但是这却并不影响他带领一支专业的团队,而且他会提出更加有创造力和建设性的改进方法。


    这个例子,让我联想到最近“得到" 的一篇文章《缺乏创造力?可能是因为你太专业》,很多人会以为创造力与年龄有关,觉得年纪越大越缺乏创造力,其实不然,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呆的太久,导致思维固化,太多的经验教条主义,导致思维缺乏创造力。


    而创新往往发生在学科的边缘处,对于个人而言,创新往往发生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能创新的往往是局外人:比如芭比娃娃的发明者,其实是那家公司老总的妻子,她在旅游途中在一家香烟店门口看到了一个奇特的娃娃,所以怂恿丈夫生产。但是在专业人士看来,这种凹凸有致身材的娃娃很多时候是被用来做男士的情趣用品,但是这位老总的妻子却不以为然,她想以此作为小朋友的玩具,所以在她的怂恿下,第一款芭比娃娃问世,并且后来取得了完满的成功。这就是一个局外人创新的典型案例。而马云也是,他虽然是阿里巴巴的领导,但是他也是一个局外人,按照他局外人的思维,一路创新,解决了各个环节上面的问题,包括互联网、金融、物流、到现在的线下超市等等,他都不是最专业的那个…


    那么,我们如何保持创造力呢?首先就要保持局外人的心态,跨学科学习,学习自己专业外的知识,然后以多角度的思维和局外人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专业领域的问题,走出原本固化的思维模式;另外主动跨界去解决别人的问题,在跨界沟通交流中找到思维的碰撞点,产生不一样的火花;再者就是通过旅游,特别是跨国界旅游,让思维有新的冲击,或跟其他国家的朋友多交流,保持思维的创造力…


    别让自己在专业领域停留太久,我们需要不断走出舒适区,挑战专业领域外的知识结构,时刻保持生命力和创造力。这也是我一直崇尚的生活理念: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3018年9月,安雄古城最后一栋大楼被推倒。楼闹都消停了。剩下寥寥无几的原住民站在废墟旁,也只能哀叹岁月无情。一千...
    铨斋阅读 2,555评论 12 15
  • 第五章称农业革命为史上最大的骗局,具体论证如下:大前提:物种演化的成功,看的是DNA拷贝数量的多寡,但个体生活水平...
    乐趣与选择阅读 4,490评论 0 3
  • 我想让我的心境,像眼前的湖水一样波澜不惊,宽广而博大。而事实是,我的大脑正稀奇古怪的犯着痛。一直不知道大脑和心灵是...
    猫又阅读 2,675评论 0 0
  • 1.亲子共读(1)我是妈妈的好女儿:我会好好听妈妈的话,做一个妈妈喜欢的乖女孩,妈妈我也要像姐姐一样做一个妈妈喜欢...
    渲儿妈妈阅读 1,423评论 0 0
  • 一片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床上,我躺着,暖暖的,看着窗外的蓝蓝的天。一架飞机划过,留下一道白色的圆滚滚的烟,我的心有...
    秋天播放阅读 2,338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