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自觉悲剧到爆的人,大学选错了专业,是自己不怎么热爱但又岗位竞争极其惨烈的英语系,而且在大一结束以后没有强烈抗议提出转专业,所以成绩一直在垫底。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天生爱折腾的性格,倒是在学生会里混得风生水起,到了大三登上学生会主席的宝座,现今大三结束,自觉做的还算不错。
成绩呢?三个字来形容。特!别!菜!
看到这里,你一定觉得我接下来会忏悔,忏悔那些学生干部生涯远远没有学习来的实在,忏悔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大家不要学。
No!
我确实反思过很久很久,这个时长大概持续了近乎一年的时间,大三这年又在学习又在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选择错了,自己是不是应该真的好好学习,自己是不是应该拼了老命学专业,多年以后凭借这种等级证书奔走在各大求职现场之中。在这个反思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催化剂出现,比如比较关心我的老师会对我说,“你得好好学习别成天做那些没有用的,你看看xxx,你要向她多学习。”比如我的同学会用绩点来有意无意的炫耀,在饭局中说些,“哎你绩点多少?哎呀我觉得我绩点好低哦,才3.7,这个学期没怎么努力学习…”再比如某某男生得了国赛前几名,就会有女生说,“哇简直男神啊!你在看看你,成天一个逗比的样子,你就不能话少点?”
当一个人大三快要结束的时候,他都有权利自己选择自己的未来,有的人考研,有的人准备考选调生,有的人直接实习就业,有的人要好好享受大四最后的大块时光周游全国…当他做出选择之前,我想他一定会回顾,回顾整个大学的经历。
很多毕业季的电影会给出一个大四学生总结四年特别感慨的情景,实际上,第一次回顾多半都会在大三这个抉择未来的时期。
然而,回顾是惨烈的,让人担忧,又让人迷惘,甚至让人自责。
我就是一个爱想太多的人,为此我失眠了无数个夜晚,总结起来就是两个问题,我特么这几年都干了啥?我特么未来能干啥?
我再也不会后悔
对于前者我终于想出了答案,而对于后者,对不起我实在给不出答案。
关于学习本专业课程这一方面,我承认,我要比绝大多数人都要渣,这句话完全没有任何谦虚的成分。但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到大一,我相信,我依旧不会选择学习这条路,因为我就是对它没兴趣,我从不否认自己是个最渣英专生,更不否认未来会被讽刺挖苦,但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你说我耍流氓,对啊!就耍了…
但是我的大学我是可以做主的,在大学生涯中,我主持了不下50场活动,辩论赛得过校级的最佳辩手,组织大型晚会(1200人次)也有两场,200人次的节目就更多了,学生会做到了主席一职,管理一支200人的大团队,做了几次志愿活动,也有过几场个人专属演讲(人文方面),在大学读过的书也是百本以上了,个中辛苦不说了,遇到的挫折也是不计其数,我就在想,我的大学真的是白白混过去的么?
我特喜欢看到电影情节中一个人很落魄的样子,可能是由于我的病态心理,因为我觉得只有看到一个人很落魄的时候,才最能看清楚这个人的人性。《喜剧之王》里的周星驰,《钢铁侠2》里的托尼,《阿甘正传》里刚刚退役的阿甘,《解忧杂货店》里那三个不小心闯进店铺里的贼,还有《龙族4》里寻找楚子航不惜背叛世界的路明非…
也许是潜意识里觉得他们一定可以逆袭世界,追溯原因,不是因为所有文本的剧情套路一定如此,而是他们一无所有,但是眼里冒着光芒!
那光芒很微弱,但我知道,早晚有一天它会比太阳都要耀眼。
记得张嘉佳写过一篇文章说,逗比之所以逗比是因为他把自己拉到了一个很低的底线,所以他不怕失去什么,因为一无所有。柴静在《看见》里说,一个人最强大的时候,就是微笑的时候。上述都是大概意思,具体怎么说的我也不好引经据典,在这里我不敢把逗比等同于很强大,但是我相信,怀着一颗逗比的心直面未来,去闯,去拼,一定不会差。
专业学的好的同学请坚持自己,学不好的同学也请正视自己,是自己折了自己的翅膀,那就要好好训练自己的弹跳,大学几年承担那些所有的“渣”“蠢”“不务正业”,然后在毕业时卸下重负,放肆地想着梦想冲吧,反正一无所有,所以无所畏惧。
只要不选择停歇,只要别虚度时光,只要眼中透露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