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他出山的时候水镜先生所说“诸葛亮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这句话就已经预言了最后的结局。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以曹操为代表的“魏”,和以孙权为代表的东吴,还有刘备为代表的“蜀”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虽然是乱世,但并不乏优秀的领袖者和英勇的将领。在这样的局势下各方势均力敌,对最终能够统一天下的那一方从实力和战术上就有着极高的要求。曹操虽然实力强大,但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得人心,刘备恰恰与曹操相反以仁义立足,又有关张赵几员大将还有后来的诸葛亮为军师,实力也不输曹操,而东吴的孙权也是少年英主,但是周瑜、鲁肃早逝对于东吴而言也是很大的损失。
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的时候就已经说明了,先取荆州,东联东吴,西通巴蜀。对于北伐而言,取荆州是关键。可是,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致使蜀军北伐在地理位置和周期上就存在很大的劣势。占据蜀地,从蜀北伐,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对于粮草供应的要求也很高。诸葛亮六出祁山,除了第一次由于错用了马谡导致失败,后面几次粮草供应不足也是非常大的问题。所以,六出祁山失败最大的原因第一是因为当时三国鼎立的局势在失去荆州这个有利优势后的被动;第二就是诸葛亮北伐在天时、地利都不利的情况下还要坚持北伐是因为刘备死后,剩下幼主刘禅,为了在身前帮蜀完成大业,即使条件不利,对当时的诸葛亮而言仍然必须北伐。所以,天时、地利、人和都是成功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