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旧时,选项越多,选择越难,站在冷气柜前足足一分钟,我在琢磨该拿哪瓶饮料——
选择困难症的前提是选择太多。人们总说天秤座的人有选择困难症,那是骗人的,在众多选择面前,人人都会觉得难:难在选择需要以通盘考虑为前提,而通盘考虑……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在我的记忆里,最早呈现这种症状的人是我爸,在陪我妈去买布料的时候。上世纪八十年代,物资刚刚开始丰富,精打细算、心灵手巧的中年妇女们都喜欢去布店,一卷一卷的姹紫嫣红摸过来,摸过去,都想要,买不起,紧巴巴的工资要养老养小,只能控制在预算之内,发挥数学特长,买最少的布料,做最多的花样,让售货员量好后,用剪刀剪个小口子,刺啦一声扯开,卷好,扎好,再把我妈口袋里捂得温烫的几张纸钞夹在悬空的大铁夹里,甩到账台,再等着找零被甩回来。
我小时候去布店,只看那些纵横交错、在半空飞来飞去的“收银机”。我不喜欢看布,只喜欢看妈妈做好的衣服。但我爸不喜欢看布,是因为他看不懂面料,还是色盲,看不出花色;他没有设计师的想象力,能从平面遥望到最后的立体效果。但妈妈要给爸爸做衣服,必须让他亲自选择颜色、面料和价钱。那年头没有七天包退换的政策,我妈怕买便宜了,亏待了他,又怕买贵了,让他心疼。我爸更怕,又想依赖她的选择,又怕自己的选择令她失望。所以,每次跟他俩去布店,纠结的时间都很长。那时,我不可能去想——那种慢吞吞的节奏或许是爱在拖延,或许是那一代人生存的谨慎,或许是因为他们此生中第一次面对那么多的选择,却不能选很多。
我只记得大自鸣钟附近的那些布店里都有飘动的微尘,是布料抖动出来的细小纤维,在阳光里飞啊飞。为什么记忆中去布店的日子总是阳光明媚呢?还记得那些店不太好闻,堆叠的布料、老旧的墙壁和角落总有种陈腐的味道,空中收银机的滑索没有一根是锃亮的。还记得那里的音效是沉闷的,纺织物吸走了高音和轻音,女人们的闲聊都好像不刺耳了。我记住的,尽是这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在不需要我选择的时候。
人生就是自己从背景走到前景,再变成远景的过程。等到自己开始做选择了,我总相信只要把所有可能性设想一遍,一定能干脆利落地做出决不会让自己后悔的决定,和所有年轻人一样盲目自信。等到自己被现实打败了无数次后,决定才变得郑重,选择才变得拖延……
但我竟然在冷气柜前犹豫了一分钟!这也太夸张了。我发现自己在细看的是:碳水化合物、糖分比例、人工添加剂、新品牌的背景、保鲜方式、纤维含量、环保材质……新品那么多,进口货那么多,若论考虑的因素多寡,饮料和房子也没多少差别,我们根本不可能通盘尽知,只能在部分无知的前提下假装做出选择。只是因为饮料便宜,所以我们才会轻松地决定:随便吧!
看似轻松,不过是放弃通盘考虑罢了。我随便拿了一瓶后,突然想起在一卷一卷布料前斟酌再斟酌的那对中年夫妻,心疼了一下,又羡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