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大春。
前两天,大春一直在冥思苦想怎么写推文,不料被一句话泼了冷水
“就你这样的还想当作家,快死了这条心吧”!
这句话是从我父亲嘴里说出来的,听到这句话,我没有反驳,静静的走到了自己的房间,躺平了两天。
在这两天里,我思考了很多,我并不是在想为什么我的至亲会说出那样的话,而是在反思
为什么我的情绪总是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为什么我会在意别人的眼光?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和大春一样的经历,当自己踌躇满志时,兴高采烈的打算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身边的人的时候,总会收到这样的回答:
你的想法太天真了,根本不可能实现
你太年轻,阅历尚浅,根本不懂怎么去做
于是我们就放弃了当初的想法,过着他们嘴里的靠谱的、稳定的生活。其实这些都是太在意别人看法的敏感者的我们。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就跟大家一起剖析一下自己不太开心的过去,以及大春的一些个人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屏蔽外界的杂音,坚定自己内心的选择,一直走下去。
01.
小时候,在大春生活的农村里,一直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生个男孩子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生个女孩子恨不得立刻送人。
当大春语文考到90分的时候,只有妈妈很开心;当我的语文成绩考到98分的时候(比家里 的男丁考的好),奶奶不会拉着脸了;当我考到100分,全班第一的时候,爷爷破天荒的奖励了我一块钱(当时这个数额不算不少)。虽然这些都是一些小事,但是改变了我的想法----原来只要我考到好成绩,周围人都会很开心,而且还能收到奖励,我自己也会很开心。
所以从小到大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原则,别人对我感到满意,自己才会开心,当别人对自己提出负面建议和意见时,自己就感觉周围人对自己不满意,那我自己也不会很开心。
我们先不评论父母的教育问题,先来看看为什么我们很在意别人的看法:
想证明自己有价值
在阿德勒心理学中认为,人只有感觉对共同体有用,才能有价值感。换句话来说,价值即贡献感。所以在敏感者心里,自己有没有价值,完全取决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评论。如果评论是正面的,,我们就会很开心,因为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如果评论是负面的,我们就会伤心,自责,发誓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
内心自卑
为什么需要他人认可?因为自己不敢相信自己,不敢认可自己,所以需要周围人的认可来坚定自己内心的决定,以及自己所需要的勇气。
02.
那怎样改掉这个坏习惯呢? 我认为:
凡事从“我”的立场出发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我们一定要做好课题分离。我们不能随意干涉别人的课题,也别让别人随意干涉我们的课题。当我们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自己分内的事时,别人对我们做的事情是什么样的看法和意见,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们控制不了别人的想法。
理性参考别人的意见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是老人说的话也不一定对。就像我们的长辈一样,你能确保他们给我们指的路一定是对的?凡事都有两面性。所以我们要用理性的、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待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