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督促儿子每周诵读唐诗宋词,我渐渐也迷上了,这个周末,在儿子书写作业之时,我研究起了苏东坡词集。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这首杨花词,是作为章质夫(苏轼好友)的杨花词的“次韵”。所谓次韵,是用别人的韵脚来唱和,但需要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增加了很多限制,难度更大。
章质夫的《水龙吟》“原唱”如下: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欲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苏轼看过后创作了次韵杨花词,并同时给章质夫写了一封信:“《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以不示人也。”苏轼特地叮嘱好友不要将本首词示人,说明原词意有所指,也体现了他的一定顾虑和担忧。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彼时正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乌台诗案是宋朝文艺政策史上的一个转折,是苏东坡人生的一个转折,更是苏东坡的作品脱胎换骨的一个转折。公元1079年4月,苏轼由徐州贬调湖州,按照惯例他向宋神宗上表致谢,在略叙自己为官毫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后,又夹上几句话:“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几句话的意思是:皇帝知道我很笨,不能与时俱进,很难和变法人士共事,又看我年老,不生事,或许能够调到地方当个管百姓的小官。这下子被新党人士抓住了把柄,对其进行了弹劾。监察御史舒亶、御史中丞李定等人还从苏轼的其他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罗织罪名。比如“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两句描写两株桧树挺拔不曲的雄姿,抒发自己不为权贵折服的豪迈感情的诗句,被他们作为指控苏轼对神宗”不臣“的依据。而当时的宋神宗正是一心要变法的时候,看见苏轼讽刺新法,不禁勃然大怒,让人把苏东坡抓来问罪,就这样苏轼被下狱了,与苏轼关系密切的亲友,如苏辙、司马光,甚至连过世的欧阳修等20人都受到了牵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苏轼重要的人生转折。他才华横溢,彼时做了很多诗文反对王安石新法,一度影响宋神宗推行新法的决心。而正当苏轼想要在政治领域大施拳脚之时,遭到王安石等改革派的排挤和边缘化。再后来他的诗文也成了被猛烈攻击的靶点。宋神宗非常生气,将苏轼抓到御史台受审,在牢狱中将其关押了一百三十天,濒临砍头的境地。此时王安石已经退隐,想置苏轼于死地的,都是王安石一手提拔的新党,而那些被苏轼奉为知己的旧党大臣,在他处境危急时刻却没有几个敢为其声辩,反而是王安石在为他求情。宋神宗给了王安石退隐后的特殊奏事权,王安石哪怕是自己的亲兄弟遭受政治危机时都没有动用这项权力,却为苏轼向宋神宗进言。只因他非常反感“因言获罪”的政治斗争手段,并上书“岂有盛世杀才士乎”。最终,出于王安石向宋神宗进言为苏轼辩护,同时病重的曹太皇太后也为苏轼求情,加之皇帝仍有爱才之心,杀死苏轼不合祖制等原因,苏轼的死罪才被免除,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有通过一些大事的发生,让人心、品性充分地显露出来,才能真正看清身边谁是坚守立场和底线、行事磊落的君子,谁是趋炎附势、恩将仇报的小人。通过这次生死变故,苏轼的心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激进的思想也慢慢转变。被贬黄州之后,他写下“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又写下“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在这样的境况之下,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第二年的杨花词更深层次的含义也慢慢浮现出来。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老师认为,可以理解为苏轼借咏物隐晦地向好友表达胸中的悲愤,有一定的政治托喻。叶老师的讲稿摘录如下:它开头说“似花还似非花”。对苏东坡而言,他苏东坡是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人,还是没有才华没有理想的人呢?你要知道,东坡当时是被大家公认为有才的。二十岁的时候就被欧阳修录取为第二名,考中进士。当时宋仁宗马上就要重用他,有的大臣说苏东坡还很年轻,让他历练历练吧,所以没有重用。然后他母亲死了,他回去守丧三年,丧期满了刚回到朝廷来,不久父亲又死了,又回去守丧三年。六年以后,朝廷大变,当他再一次回来以后已经是神宗了,王安石当权,实行新政变法了。苏东坡一生本来应该被大用,但没有得到大用的机会,所以是“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柳花没有人爱惜就都落下来了。柳花白白担当了花的名字,没有人把它当作花来看待,只是一开就落了。苏东坡在说他自己,你说我苏东坡是有才还是没有才呢?我是有理想还是没有理想呢?没有人爱惜我,就任凭我飘零飞落了。“抛家傍路”。你看苏东坡辗转地被贬官,从这里贬到那里,后来一直被贬到惠州,被贬到海南。现在海南是度假的胜地,可当年是一个非常荒僻的所在,苏东坡真是历尽了飘零和贬谪的痛苦。“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东坡离开四川老家到各地方飘零辗转,都是走在行程的道路之上。就算我没有感伤的感情,但我心里面还是有很多理想,很多念头。“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我内心之中辗转的思量,眼中的期待和盼望,是能够追求什么还是再也没有希望去追求了?“梦随风万里”。我有梦,我的梦随着风飘飞到万里之外。“寻郎去处”。希望找到我所爱的那个人,他在哪里呢?所以东坡说“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我还是愿意回去,愿意为朝廷、为老百姓做一些事情。苏东坡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但还是想要尽力做一些事情。可是“又还被、莺呼起”。这个悲哀不只是个人的理想落空,不只是个人生命落空的悲哀。“不恨此花飞尽”。他所恨的不是自己这花飞尽了,而是“恨西园、落红难缀”,那美好的花园里面所有的花为什么都零落了?这就是屈原的悲哀,是从古至今这些才人志士共同的悲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什么都碎裂了,什么都落空了。“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如果说三是个圆满的数目,如果说春色是三分,有二分花落在泥土,还有一分落在流水中,“流水落花春去也”。所以“细看来”,仔细想一想,仔细看一看,这点点飞舞的杨花,不是杨花,是什么?是离人泪。是我们这些个有才华、有志意想要报效国家的人,我们都被贬谪出来了,是这些人共同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