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在读的过程中,你会觉得有些压抑,但是作者的笔触充满了美感与精准,非常具有洞察性,处处拨动着你的心弦。借由莉迪亚的死亡,写家里其他人成长过程中各自的伤痛。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深情力透纸背,虽然你不是书中人,但却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全书围绕着一个主题而展开的: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莉迪亚的失踪,让家里的人,突然发现,他们对于莉迪亚的世界一无所知。父亲向警察透露莉迪亚根本不会游泳,最终警察在离家不远出的一个湖泊,把水抽干,找到了莉迪亚的尸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呢?如同任何事一样,根源在父母,甚至在父母的父母。因为成长背景的不同,她的母亲最希望与众不同,而她的父亲却最想要融入人群,这样的价值观碰撞在一起,会让孩子的内心产生撕裂的感觉,非常痛苦。
玛丽琳(妈妈)在五十年代考上了拉德克利夫学院(后全面并入哈佛大学),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做医生是她想象得到的最能与母亲生活方式拉开距离的职业。玛丽琳的父亲在她三岁时离开了家,她母亲从此闭口不谈此人,成为了家政老师,并且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玛丽琳身上。可以这种没边界感的的爱,让玛丽琳感到有些窒息,她拼命想要挣脱,却不能明言。她最想最求的是与众不同。
她在大学里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詹姆斯.李,她选修了他的历史课,他是一个中国人,虽然是她的老师,看起来却是那么的年轻,顶多只有二十多岁,并且富有学识,与身边那么肤浅幼稚的男生相比,他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她想要得到他,她内心有个声音在说:“他明白什么叫作与众不同。”
詹姆斯呢?他永远不会告诉她,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根本没有注意到她。对他来说,她不过是一个漂亮的白皙的平凡女孩而已,缺乏明显的特色。然而,他没有意识到的是,他爱上她的最初原因,是因为她能够完美地融入人群,她看起来是那么的普通与自然。
詹姆斯的父亲是第一代移民,而且是冒名顶替过来的,美国这个大熔炉,因为害怕变得太黄了,所以禁止中国人通过正常的渠道移民过来。除非原来已经在美国的人的亲属,所以他的父亲通过成为“邻居的儿子”的方式来到美国的。不一样的肤色,不一样的面孔,使得詹姆斯在美国社会格格不入。他会无端受到白人孩子的讽刺与排挤,越是不容于群体,他就拼命地想融入这个群体,害怕自己的与众不同。玛丽琳的喜爱让他充满了成就感与自信心。
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寻找我们的配偶,甚至把对方就想象成我们心理理想的样子,却忽略了对方真实的存在。矛盾就此产生。
玛丽琳的愿望是当一名医生,但是突如其来的孩子与婚姻中断了她的梦想,她中断了学业,成为了詹姆斯的煮饭婆,她非常疼爱莉迪亚,莉迪亚非常聪明好学,母亲从小就重视对她的培养,她也很符合妈妈的期待,她的房间里摆放了一些与医生事业相关的用具,这是妈妈送给她的礼物,她的物化生的成绩也都挺不错的,她想成为一名医生。(但这真的是她想要的吗?还是这只是妈妈的期许?)
听到妈妈的去世,玛丽琳第一反应更多的是惊讶而不是悲伤,她赶回去处理母亲的遗物与丧礼,满屋子的东西她只留下了一本烹饪书籍(上面满是母亲的笔记与气息)。以前的她痛恨母亲的过度介入,母亲没有边界感的关怀与期待,让她痛恨不已。甚至在结婚之后选择不与母亲联络了。八年就这样过去了,等来的是母亲去世的消息。
处理完母亲的丧事,在回去的路上下起了倾盆大雨,而车内的玛丽琳痛哭流涕,曾经让自己痛苦不堪的女人离开了这个世界,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她的离去是那么的悲凉。母亲为她设定好的人生道路就是房子、车子、丈夫和孩子,她曾经极力抗拒这一安排,但命运之神却让她走上了这条路。母亲的亡故,触动来她的心弦,她要反抗命运之神的安排,她要重新拾起课本,回到课堂上,打破性别歧视,完成做医生的人生梦想。
但却受到了詹姆斯的阻挠,他现在已经拿到终身教授的教职,他只希望妻子安安心心在家里照顾孩子,因为他不想被别人笑话,认为他养不起家里,老婆才需要出去干活。童年时期,母亲忙碌的身影一直在他的脑海出现,父亲以前总是叹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所以老婆才需要那么辛苦地出去干活。现在他有能力了,他想让妻子成为养尊处优的人,至少让外人看来如此。可是他却忘记了去倾听妻子内心真正的声音,尊重妻子。
难道女人真的就只能在家里相夫教子,不能拥有自己的事业?玛丽琳试图做出反叛,她选择了离家出走,莉迪亚五岁了,她不太能理解妈妈为什么离家出走,只是妈妈离开后的各种悲伤袭扰心头,她担心妈妈再也不回来了。玛丽琳选择重回校园,拾起她的医生梦,再修完八个学分就能毕业了,可是对家里的牵挂让她再也无法专心读书,并且命运之神又和她开了个玩笑,她怀上第三胎了,她砍不断对孩子们的牵挂,只是选择回来旧生活。
玛丽琳自己的梦想已经无法实现了,她把期望都放在了女儿身上,她不会在想母亲一样对于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横加干涉,她对莉迪亚悉心培养,她要在余生鼓励女儿,让她做出超越自己的成就。莉迪亚因为害怕妈妈再次消失,她努力地做好妈妈吩咐的每一件事,妈妈让她学习的物化生的知识她都拼命学,只是为了能让妈妈开心。
莉迪亚,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更是母亲心中永恒的唯一。妈妈在阅读时,总会随时寻找莉迪亚可能喜欢看的文章。每天晚上父亲回家时,都会首先亲吻莉迪亚。父亲因为华裔的血统遭到了别人的耻笑与排斥,极希望子女能融入这个群体,但是儿子已经明显做不到了,而且莉迪亚继承了玛丽琳漂亮的蓝眼睛,爸爸选择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莉迪亚身上。他们都因为莉迪亚而忽略了内斯和汉娜的存在。莉迪亚是全家人的宇宙中心,尽管她不愿意成为这个中心,内心的压力非常大,被迫承载着父母的梦想,内心的愤懑与苦涩无法发泄。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很容易发现在孩子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的印记,而我们的身上则可以看到父母的印记。我们在自己身上无法实现的梦想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强加到孩子身上,伤害就此产生,我们却从未察觉,还以为这是为了对方好。
莉迪亚非常依赖哥哥内斯,她没有别的真正的朋友,她只能向内斯倾听自己内心的苦闷,承载了太多的期待,太多的爱有时候会让人不堪重负。以前还有内斯可以倾诉,可是现在内斯却是迫切要离开家里去哈佛大学读书,莉迪亚不想他走,因为害怕内斯离开家,她甚至把内斯的录取通知书给藏了起来。内斯还是如期去了大学,莉迪亚期待他能打电话回家关心她,可是他没有。
杰克拆穿莉迪亚在人前的乖乖女形象,嘲笑她是个没有个人理想与主见的人,她只是父母的影子,活在他们的设计里,没有自己的生命与活力,莉迪亚无力反驳,可是却很想反抗这种命运。内斯的离开与漠不关心,成为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活着实在是太累了,特别是活在别人的期许中,没有自己的选择与决定,是那么的痛苦,她再也坚持不下去了。父母的爱压垮了她,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来反抗父母的爱与期许。
莉迪亚的死对家里人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她的父母一开始无法接受,甚至不肯相信她是自杀,随着谜底一点点地揭开,他们不得不承认是他们的爱压垮了她,他们只是注意把自己未能实现的人生梦想都寄托在莉迪亚身上,却忘了去关心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们自己试图在摆脱别人对自己期许,寻找真正的自己,求之不能,就转而寄托在女儿身上,把莉迪亚想象成自己的化身。
他们对不起莉迪亚,对不起另外两个被他们忽略的孩子,莉迪亚已经不在了,她用自己的生命来唤醒自己的父母,让他们重新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与子女的未来。他们学会了向彼此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与想法。爱孩子不是过度地关注他,也不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塑造孩子,而是要学会从小让孩子自己选择,尊重他们的选择。而我们自己也要学会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