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俊平,焦点网络中级,坚持分享886天,2018年9月27日星期四。
昨天孩子放学回来,给我讲,他们班上的某某同学 ,私自检查其他同学的书包,查找那个同学带钱上学了。不过某某同学检查的时候,当着很多学生的面。被检查学生的家长不满意了,放学的时候就找到某某同学,批评他不该私自检查他家孩子的书包。某某同学愤怒了,爆着粗口,让那个家长滚,还说他不是私自检查,而是当着很多人的面检查的。家长说当着很多人的面,也不应该检查他家孩子的书包。
我回问我家儿子:你们老师规定不让学生带钱进入学校了吗?孩子回答道没有。某某同学为什么要检查那个孩子的书包呢?孩子回答是为了找钱,他发现那孩子带钱到学校了。我问,如果是你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孩子答,我会跑到厕所里不让那个家长发现我,我不会像某某同学一样对着家长爆粗口让家长滚。因为接下来要忙着做饭,孩子要写作业,也没聊那么多。
到了今天我还在想这件事情,因为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没有了解清楚。我也不知道如何引导?就是心中有谱,也没有时间引导孩子。我就想如果我提前把饭做好,就有时间和孩子聊天了。如果我做的饭是孩子爱吃的,孩子就会愉快的吃完饭,不在吃饭的时候挑三拣四了。
孩子的生活都是由这些小事组成的。但别看事情小,往往在这些事情里,孩子发展了他自己的价值观,他应该怎样处理事情,他应该怎样认识这件事情,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他就会运用他的价值观了。有智慧的家长会引导孩子发现智慧的做法。
当时我的态度是对某某同学的做法持肯定的,认可的态度,我觉得家长不应该以家长的威严去批评弱小的孩子,可以跟孩子的家长或是学校老师作出协商,如果家长和老师不作出行动,再这样做也无妨。
在这样肯定这个孩子的做法的时候。也批评了孩子,躲到厕所是个懦弱的应对方法。孩子满脸的不愉快,并把脸侧向一边,委屈的不再和我说话。现在想来,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自己的孩子这样处理,肯定有孩子这样处理的道理和难处,我没有具体详细的去询问孩子这样处理的道理和难处是什么?就自以为是的打断孩子,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对孩子的否定和不认可,是非常让孩子伤心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想要父母以自己为荣,想要得到自己父母的认可,肯定和欣赏。如果父母不认可孩子做法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不好的,不值得的被爱的,谁愿意这样承认自己是不好呢?
在以后与孩子的相处中,孩子不管发表什么样的看法和观点,都要先接纳孩子,孩子这样说这样做,肯定有孩子自己的道理和难处。在自己的心中带着这样的疑问:你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和难处,那是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就会让自己心情平定。因为人要去寻找答案的时候,是比较会平静自己的情绪的。带着这样的疑问,详细的倾听孩子的诉说。在每句话的细节中,甚至每一个词,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可以透露孩子重要的点。在这些重要的点上具体化,找到孩子所持有的思想观念,以及思想观念产生的来龙去脉。清楚的了解了孩子的思维架构。就可能会发现接下来具体可以引导的方向。在孩子的情绪被接纳理解的时候,孩子也会进行反思。在父母的引导和孩子的反思中建构新的解决之道。
就在转发的时候,我发现了有一个细节,为什么某某同学查找的是钱而不是其他玩具呢?是不是某某同学看中的是钱而不是孩子是不是违反了学校纪律?这说明某某同学有用钱的需要。他这个用钱的需要他的家长了解吗?他这个用钱的需要是家长支持的,还是家长不支持的?是瞒着家长的。他的这个需要合不合理,他的这个做法合不合适?孩子四年级了,这表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私心了。需要多多引导这些孩子,把他内心的想法表露出来。引导孩子发现不正确的做法是要付出的代价,在帮助他发现正确的做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