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新手,都希望通过努力,通过大量的练习,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但这样做就够了吗?
第一点,新手和专家处理信息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我们平时处理信息,涉及到两个概念,一个是组块,一个是工作记忆。我们先说一下组块,组是小组的组,块是一块两块的块。组块其实就是我们大脑认知的基本单元,比如,一个汉字,偏旁和部首就是它的组块。再比如,我们书架上拿一本书,要知道书放在哪,拿书的时候要用手抓住书脊,还有抓的力度,最后把书取出来,每个步骤就是一个组块。但组块也是有大小之分的,对于一个两岁的小孩来说,取书的时候,每个步骤都是一个组块,每次取书,他都要按照顺序思考每个组块怎么做,做完一个动作,再思考下一个。但对成年人来说,取书这个动作就是一个大组块,因为成年人知道怎么取书。
那什么是工作记忆呢?工作记忆就是我们当前正在思考的区域,比如,你在听我说话,我的话里包含的信息,还有你在想的内容,都是你的工作记忆。我们就是通过把组块放到工作记忆里来处理问题的。但我们工作记忆的组块的容量是有限的,只能放四个,放多了就我们大脑就忙不过来了。这就是为什么小孩从书架拿书比大人困难的原因,小孩拿一本书要用好多组块,而大人用一个组块就够了。
所以,新手专家的差距其实和组块的大小有关系。举个例子,蔡文胜是国内著名的天使投资人,判断创业方向的时候,他总结了三个原则:移动端优先;离钱近的优先;感兴趣、有激情的优先。如果你是个新手,没什么创业的经验,对你来说,这三个原则每个都是一个组块,而且你理解起来还有点儿难。但对于蔡文胜来说,他是专业投资人,很有经验,见过很多创业者。通过长期积累,这三个原则在他那就变成了一个大组块,节省了认知资源,工作记忆的容量也比新手要大。这就是专家比新手强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点,需要快速思考的时候,专家和新手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样的。表面上看,专家是在思考,其实大部分时间他是在进行记忆检索。这是从国际象棋选手那里发现的规律。国际象棋有一种快棋赛,双方只有5分钟的时间,需要快速做判断。这时候,棋手的考虑时间也就几秒钟。那些顶级选手的大脑里存了几万盘棋,他们下快棋的时候,表面上是在思考,其实是在进行记忆检索,这就是顶级选手在快棋赛也很厉害的原因。专家也是一样,他们在某个领域有很多经验,解决问题的时候,用记忆检索就够了。但新手没经验,就需要慢思考,有时候还要进行逻辑推理,效率就比较低。
第三点,在慢思考的时候,专家和新手想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很多牛人都有自己认知世界的思维框架,他们把自己所在领域的知识,总结成抽象的结构。比如,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总结了第一原理性思维,他把物理学作为自己的思维框架。在推理的时候,先找到事情的本质,然后从本质进行推导。有了这种思维框架,专家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都能抓住问题的核心重点,而新手往往只是根据问题的表象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
知道了这几点,我们就明白了,不是说练习得多就能变成专家的。我们要在练习中形成更大的组块,而且可以试着去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向专家的思考方式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