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水浒》之称兄道弟下的套路及众多疑案解析

儿时看《水浒》,只觉上面的人物都是好汉,都是英雄,都是挺天立地响当当的人物。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血溅鸳鸯楼的武二郎,各个都是一等一的人物。或仰慕或崇拜,在男孩子的心中,自己长大了也该是如他们一样的大英雄,真好汉!

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不断丰富,再看《水浒》之时,怎么也没有了儿时的那些激昂澎湃之情,更多的是不耻宋江这样的投降派,想不明白卢俊义为何上梁山,感慨林冲的命运无常。原来即便是如梁山好汉这样的大英雄也有穷途末路之时。

近年来,再翻水浒,感触又有变化。曾经的那些仰慕变成了鄙视,曾经的那些感慨变成无奈,曾经的那些疑问,心中却有了另外的答案。原来梁山本就是贼寇,原来童贯是如此了得的人物,原来他们本就是北宋有组织的黑社会啊!在一个正常的社会形态下,这群人,这群不安定份子,不论哪朝哪代都一定是被打压被专政的对象。

言归正传,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发达,两宋的社会其实是很富足的,民间财富充裕造就了如《清明上河图》上所描绘的社会繁荣,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水浒》中也有过很多类似的描写,如大名府正月十五的灯会等,都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北宋社会安定,民众富足的景象。而且,大宋的统治者赵官家,相比于明清,政治上也是比较宽松的。纵观历史,能当得起“仁”这个字的,我认为也就大宋的赵祯了,的确仁慈。所以,即便是在《水浒》中,也从未出现过如明末那种赤地千里,易子而食的悲惨场面,政治清明,民间富足,若非不务正业,不思进取,不求上级,好逸恶劳的话,如何也不会走上落草为寇的地步的。梁上的那些所谓好汉中,大多数其实本身就是社会的不安定份子,所谓“逼上梁山”的其实仅林冲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而已。

“智取生辰纲”,在《水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件事是梁山聚义的源头性事件。因为东溪村七星聚义,劫取生辰纲后被官府围剿,不得已退守水泊梁山之上,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事件。所以,劫取生辰纲也就成了谈《水浒》必谈的事件之一。我始终认为,劫取生辰纲这种事情,如果仅仅是黄泥岗上的那一瓢蒙汗药,实在和“智”不沾边的。一定是里应外合,进退有度的设计好了一个完美的局后,才可能动手的。我这里只说一点,如果生辰纲不走旱路而改走水路怎么办?如果人家同时发出三只队伍,故布疑阵,两只假的一只真的;然后一只走水路,两只走旱路的队伍中,一只插旗招摇过市,一只悄无声息低调前行……晁盖他们还能得手吗?梁中书再菜,也是多年的华北军总司令,这点韬略应该还是有的吧?所以这件事一定不会像树上描述的那么简单的,背后一定会有很多人很多故事。

这里先从生辰纲说起,说说护送生辰纲时的很多疑点:

一、关于地理知识的疑点;

我查了北宋地图,看到从大名府在开封的正北方向,而济州大约在大名府的正东方向,不知道为什么杨志会选择这样一条路走呢?如果说开始往东走的话,我考虑应该是要利用大运河走漕运,下洛阳,这样就能路经开封了。就算不走漕运,走陆路,也根本没必要走济州绕行的,径直南下的话不但没有什么山路,而且路途也要近很多,当然最重要的是更安全。但是最终梁中书不但没有选择路程更近路途更安全的路线走,却听信了杨志的建议,走了一条既不安全又不省时间的路线,而这样的一条路线,仿佛是杨志为了丢生辰纲而故意设计的一样,这里我们看看杨志给梁中书说到的路线;

杨志道:“恩相在上,小人也曾听得上年已被贼人劫去了,至今未获。今岁途中盗贼又多;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便兼单身客人,亦不敢独自经过。他知道是金银宝物,如何不来抢劫!枉结果了性命!以此去不得。”

这里我们就这条路线做一分析:

首先,杨志也是知道去年生辰纲被劫并且并没有破案这样一件事,但是就去年生辰纲在哪里被劫书中却之字未提,这里就有两种可能:一、去年没走这条路,而是走的上面说的比较近的那条路,路途中被劫。二、去年就是这条路,同样在路途中被劫。而根据上下文推断,去年应该走的就是杨志说的这条路,而被劫的原因是因为护送生辰纲的队伍过于张扬,这个从梁中书的和杨志的对话中可以得知。

再说这条路线,上面列到了很多地名,其中的几个后面是有交代的,二龙山,邓龙(当时鲁智深和曹正已经在哪里准备了,最终杨志落草也是在这里);桃花山,李忠、周通;赤松林,鲁智深和史进曾经在里面也遇到强盗。由此推断,剩下的那些地方不是没有强盗,而是那些强盗没和108人发生直接冲突而已,所以,根据道上的规矩,当然就是井水不犯河水了。

二、路程中的诸多疑点:

这里也要先交代上一年的生辰纲被劫是因为过于张扬,用梁中书的话说就是:“着落大名府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十个厢禁军,监押着车;每辆上各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每辆车子,再使个军健跟着。三日内便要起身去。”这样等于高速所有路边的强盗,我们这里有十万贯,大家都来强吧。这样的话出自一个常年带兵的梁中书的口中,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啊?即便他是走后门上来的,难道他手下的闻达李成等人也都不知道江湖险恶吗?

当然,最终这个提议没有被通过,最终采用了杨志的办法:“……并不要车子,把礼物都装做十馀条担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货也点十个壮健的厢禁军,却装做脚夫挑着;只消一个人和小人去,却打扮做客人,悄悄连夜上东京交付,恁地时方好。”这里也有疑问了:

既然杨志已经知道不能过于张扬,那有为什么在路途上做的如此过分呢?开始的时候似乎还比较正常,像是个行路的商贾,但是后面却越来越不正常了,细心人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作戏也要做的像真的,也就是要假戏真做。但是在快到黄泥岗的时候,杨志简直就是在演戏了,这样的表现和梁中书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实在佩服杨志的演技啊!

再有,运送生辰纲的士兵,梁中书责成杨志亲自挑选的,这个言下之意就是让杨志选自己的亲兵,起码好领导啊!但是看看杨志所选择的那些士兵,那个听过杨志的话,都是屈服于杨志的藤条而已。在黄泥岗上,老督管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我或许明白了一些:“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在从他们的平时表现来看,这些士兵在走的时候其实对杨志还是很有信心的,应该也是通过行贿的办法被选出来的。这样的一群老爷兵,自然是对路途中所要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再者,杨志也有可能在选拔的时候收取了这些士兵的贿赂,这些士兵只当路途上杨志自然会照顾自己,却没想到是这样一个结果。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士兵们如此大的怨气。至于行贿这样的事情,他们自然不能拿出来叫喊了,这种心理上的反差,以及杨志的管理不当,也是造成了生辰纲丢失的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准备工作,出发前从杨志的口中我们大概知道他对于将要面对的困难还是有所准备的,但是估计杨志是没到过沙漠地带旅游过,或者说杨志根本只能是个武夫,而不是那种可以领兵打仗的家伙,因为他根本不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其实就十几个人,十几天的路程,要准备的东西并不是很多的,15个人是带,20个人也是一样的,多5个带粮草的士兵,也许这次生辰纲就顺利送到了。其实杨志还是考虑问题考虑的不够全面,如果他知道韩信那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经典战役的话,其实生辰纲也是丢不了的。

其实我最后提到的那件事情,其实不能怪杨志的,其主要原因还在梁中书哪里,如果我是梁中书的话,我会这样设计运送生辰纲的过程:

因为六月十五这天生辰纲是一定要到站的,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时间上,只有提前而不能退后,快到运送生辰纲的时候,我会选择5个运送小组,根据情况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押运官。在此之前,我会放出话,通知江湖中人其中一组的行程,当然这个不足以让人相信,因为太张扬了,只能骗骗那些笨贼蠢强盗,另外,我也会暗中放出一组类似杨志组打扮的家伙,让他们走另外一条路线。最后剩下的三组人,每组都带同样总量的行李出发,而每组都只带生辰纲的三分之一,不同的时间出发,最后在开封汇合,这样,就算是有人知道,但是总能保留大部分生辰纲的,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装箱的必须是亲信,并且不参与护送,而护送的不知道到底那个箱子里是真正的生辰纲。

三、黄泥岗上的疑点:

首先,地点的选择及时间的选择,前面我们说了,很多地方都已经是有其它的黑帮势力范围,比如二龙山、桃花山和赤松林,这些地方下手肯定是不合适的。黄泥岗这个地点的确定应该也是经过考察的,比较简单的原则就是,如果不得手,可以很快的撤退;另外,如果智取不得,还可以硬抢。当然,硬抢的话,必定是要一番厮杀的,所以选择的地点必须是远离政府军控制的。但是黄泥岗并非必经之地啊?

再说时间,古代人走路和现代人乘坐火车是有些不同的,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也就是他们如何准确的判断生辰纲到达的时间,亦或者从此经过的客商都会被搞定,如果是后者,那么最不透露风声的办法就是全部杀死,不然的话没有不透风的墙,但是为什么最后得手之后他们却留下了活口呢?当时那帮押送的人根本就没有反抗能力了。劫掠生辰纲已经是死罪,干吗还对那些人手下留情了?

还有就是所使用的药物,中国古代多是中草药,我不是很清楚中国人的蒙汗药到底是什么成分,但是根据我的推测,应该是类似曼陀罗花之类的带有麻醉作用的东西,既然是加入了药物,无论什么药,都会带有异样的味道的(武松在孙二娘的店里就一口尝出了酒中下了药),或者酒水中会看到一些沉淀物(古代应该还没有速溶技术吧,也就是说药物没那么快在酒中溶解的。就算溶解了,口服药物如血并且达到致病的血药浓度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些对于这个经常走江湖的杨志而言,难道真的就一点都没有察觉吗?一路上绷的很紧的弦为什么对于这帮人就放的很开呢?

最后就是杨志在黄泥岗上的表现,太让人失望了,整个表现就像是一只惊弓之鸟,对于一些很明显的漏洞竟然全然没有感觉。……那七人道:“我等弟兄七人是濠州人,贩枣子上东京去;路途打从这里经过,听得多人说这里黄泥冈上时常有贼打劫客商。我等一面走,一头自道:‘我七个只有些枣子,别无甚财务,只顾过冈子来。’上得冈子,当不过这热,权且在这林子里歇一歇,待晚凉了行,只听有人上冈子来。我们只怕是歹人,因此使这个兄弟出来看一看。”打开地图看看就知道了,濠州在开封的东南方向,而黄泥岗在开封的东北方向,这几个贩枣的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路过这里到开封的,除非他们是路盲,或者他们已经绕地球一圈了。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智取生辰纲其实不是八个人干的,而是九个,第九个就是杨志,这个是个蓄谋已久的计划,让我将这个计划重新说一遍:

整个计划应该是杨志、吴用和公孙胜三人策划的,而晁盖等人不过是工具,这个就要从一年前的那次丢失说起,一年前其实他们三个就已经成功的抢劫了一次生辰纲了,抢劫后将大部分抢来的财宝都放在了二龙山上,至此三人为了不引起人的注意,三个人就此分手了,为第二年的成功抢劫开始做准备。当然,公孙胜因为有特异功能,所以被分到了大名府打听消息,而吴用责开始物色人手(很大的可能就是第一次的抢劫者中也有邓龙,并且打劫的地点就选在二龙山,拉邓龙入伙其实不过是想借他的地方而已),而为了确保成功,杨志被分到了京城。也就是说,如果一路上都没有成功的话,最后一步在京城中还有杨志可以下手。我们还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就是杨志担着一担财宝到京城去,路过梁山泊。当时王伦那么热情的挽留杨志都没答应,这个就是原因之一。还有他那一担财宝,这个当然是不明财产啊?他给我们的解释本身就是含糊不清的:…………那汉道:“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上任,逃去他处避难。如今赦了俺们罪犯。洒家今来收的一担儿钱物,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再理会本身的勾当。打从这里经过,雇请庄家挑那担儿,不想被你们夺了。…………”首先他是逃去他处避难,然后是收的一担儿钱物,这些本身就说明了他这些年所做的事情了。当然,杨志在京城的事情并不顺利,但是误打误撞的却让他去了大名府,抓住这个机会,杨志在梁中书面前好好的表现了一把。其实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得到护送生辰纲这个差使。最后,杨志在丢了生辰纲后,根本没再回到梁中书哪里,其实从那些士兵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其实主要责任人不是他。再看他去的地方,二龙山,到了二龙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邓龙杀掉,干的干净利索。

下来说吴用,其实他这一年以来一直在选择下一个下手的地方,而当时间渐渐接近的时候,他对于下一次下手的地点也选择的差不多了,但是中间出了点小插曲,让他不得不将晁盖等人一起拉下水并且不得已的跟着晁盖他们一起进入了黑帮(这个就能解释为什么在宋江提出招安的时候他基本上没提什么反对意见),其实阮氏三雄和梁山泊是他早就物色好的,因为这次要去的地方是要过水路的,没有几个会水的根本搞不定。且看吴用听说这件事后的表现:

晁盖迳邀进后堂深处,分宾而坐。吴用问道:“保正,此人究竟是谁?”晁盖道:“此人江湖上好汉,好刘,名唐,是东潞州人氏。因此有一套富贵,特来投奔我,夜来他醉卧在灵官庙里,却被雷横捉了,拿到我庄上。我因认他做外甥,方得脱身。他说∶‘有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送上东京与他丈人蔡太师庆生辰,早晚从这里经过,此等不义之财,取之何碍?’他来的意正应我一梦。我昨夜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我想星落本家,安得不利?今早正要求请教授商议此一件事若何。”吴用笑道:“小生见刘兄赶来跷蹊,也猜个七八分了。此一事却好。只是一件:人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宅上空有许多庄客,一个也用不得。如今只有保正,刘兄,小生三人,这件事如何团弄?便是保正与刘兄十分了得,也担负不下。这段事,须得七八个好汉方可,多也无用。”晁盖道:“莫非要应梦中星数?”吴用便道:“兄长这一梦也非同小可。莫非北地上再有扶助的人来?——”寻思了半晌,眉头一纵计上心来,说道:“有了!有了!”晁盖道:“先生既有心腹好汉,可以便去请来,成就这件事。”

吴用说的很好:“小生见刘兄赶来跷蹊,也猜个七八分了。此一事却好。只是一件:人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宅上空有许多庄客,一个也用不得。如今只有保正,刘兄,小生三人,这件事如何团弄?”作为读书人的吴用在面对这样的一件天大的事情上的表现是不是有点太冷静了,并且说这次三个人是搞不定的,上次不是就是三个吗(邓龙应该也是编制外的)?后面吴用去请阮氏三雄的时候,晁盖想让刘唐进一步打听情况的时候,吴用却说不着急,等他回来再说,这个分明是在等公孙胜和杨志的消息吗?而后面公孙胜来到之后,他又和公孙胜两个在晁盖面前唱了一段双簧。

本身在大名府打听消息的公孙胜,无意间发现了杨志竟然成了梁中书的人,先是差异,然后就是安慰,这样一来。胜算不就又多了一成。他也及时的将消息反馈给了吴用,目的有两个:一、不能等东京再下手了,路上一定要成功;二、路线可以由我们设计了,杨志是押送官。而吴用也将他这边的消息反馈给了公孙胜,并且催促他火速赶往晁盖家。后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生辰纲之后,梁山在林冲火并王伦后进入了晁盖时代,此时只能算是梁山的起步阶段,和二龙山、桃花山、少华山等基本上处于同一档次,并没有比他们的实力更加雄厚,也没有显露出北宋黑帮第一山的气质。而梁山真正的转机来自宋江,这位被江湖成为“及时雨”的县衙小吏,因为梁山的事情杀了阎婆惜后,一路辗转,从柴进庄上到清风寨,再到江洲被捕入狱后,梁山及其一路上结交的众兄弟江州劫了法场,从而让宋江再无其他选择的被“逼上梁山”后,梁山进入了稳步发展期。这个时期的几件大事基本上都是宋江一手策划并实施的,三打祝家庄、高唐州营救柴进、打破连环马、三山聚义打青州等,让宋江的的势力不断膨胀,直接的结果就是梁山一哥晁盖被架空,而宋江成了梁山上真正的头把交椅。

对于梁山的发展第二件代表性的事件由此也酝酿成熟,只待如何实施了,这就是“晁盖之死”。晁盖的死及死后的遗言,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件事并不是如书上描述的那么简单,其中也是疑点重重。

众所周知,晁盖是被史文恭射死的,这个有什么疑点吗?当然有了。

杀人无非几种动机:一、报仇;二、雪恨;三、为名利。基于上面的考虑,所以我认为史文恭杀晁盖动机不足,报仇谈不上,雪恨更是没有边际,为了名利?这个有些可能但是也反不找啊!于是我就考虑晁盖死后谁是最大的获益者?自然是宋江,只要晁盖一死,他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成了梁山的老大了。为日后的招安大计铲平了路上的最后一块砖,事实上也是这样的,晁盖死了后宋江就开始了他筹划已久的招安大计,并且义无反顾的执行了下去。

但是没想到本该在死在战场上的晁盖硬是没有当场死在阵上,硬挺着回到了梁山才死的,并且在死的时候留下了遗嘱,杀死史文恭者就是梁山之主。原话是:“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这个很明显就是不想让宋江当梁山老大吗。不然何必多此一举啊?难道还害怕这帮大哥们不给他报仇吗?或者,晁盖意识到了自己其实是宋江借了史文恭这把刀干的,但是按当时的情况,已经回天乏力了,但是最终还是设了个套给宋江。

另外,我们之所以认定是史文恭干的全凭着那只带毒的箭,虽说这是个是物证,但是还缺乏人证,当时并没有一个人看到史文恭在现场出现(以史文恭的武功应该不至于做这样畏首畏尾的事情吧)。所以,史文恭杀死晁盖只不过是大家的一个假设而已。

至于卢俊义,我在卢俊义上山的那篇提到了,其实让卢俊义上山根本不是什么让他抓史文恭的,而是解决梁山上迫在眉睫的财务危机。这里就不多说了,但是上一篇中没提到宋江和卢俊义及史文恭三个人的关系。不是不想提,而是如果提了的话,牵扯太多,没有了重点。

虽然《水浒》中没提,但是我想大家都知道卢俊义、史文恭和林冲都是周侗的徒弟,那么卢俊义是什么时候认识宋江的呢?这个就要从宋江得到“及时雨”这个绰号说起了。

宋江的身份是押司,也就是一般国家公务员编制中的街道办主任之类的人员吧,但是这样一个小县城的小公务员,却在黑道拥有和柴进一样的声誉,的确是不简单的一件事情。赢得这样的声誉其实全仗着宋江平日里经常不经常的仗义疏财换来的。如果说柴进、卢俊义这样的人物仗义疏财的话,根本没有什么可疑的,但是他宋江根本没那个能力“疏财”啊,他的钱哪里来呢?工资?不可能;家底?在家他又不拿事,上面还有个老父亲呢?宋老太爷绝对不会让他拿着家里的那点钱胡造的。根据无斋主人的分析,是宋江会花钱,每次都能把钱花在刀口上。即便是这样,他也要不少的开支啊,而且声誉越大,开支也就越大。

我们还记得这样一个场景,也就是引出卢俊义的那段,那个大圆和尚只是说了一句,然后几乎都是宋江介绍的,这说明宋江早就认识卢俊义了,并且两个人交情还不浅,宋江那句“若得此人上山,我也就无忧了”正是说明这点的,并且宋江对卢俊义了解还颇深。也就是通过卢俊义,宋江认识了史文恭,并且凭着自己在黑道上的头面,帮助过卢俊义的生意。更直接点说就是卢俊义之所以能高枕无忧的返私盐,和宋江是有莫大的关系的。现在社会通常把这个叫做“保护费”。我想包括卢俊义在内的很多私盐贩子可能都给宋江保护费的。有了这笔不错的收入,宋江才能为自己买到“及时雨”的名号,这也就是所谓的用钱买名,然后再用名换钱,周而复始,当然宋江是操作比较成功的。因为这个事情一旦操作上出现问题,不但没法用钱买到名,反而还会坏了自己以前的好名声。

当然这个名号只是用钱估计还是很难维持的,毕竟宋江要的是黑道的名声,这帮人中,很多人根本是不缺钱的,比如晁盖。这些人本身有不菲的家底,而且有事没事的还打劫个“生辰纲”什么的,所以,钱对他们而言,其实根本不重要。对于这帮人,要帮助他们,自然是需要从另外的角度入手了,假如这帮人犯了什么案子,上面如果有个什么风吹草动的,及时的将消息传送过去,其实这个也是一种“及时雨”的表现,不过这个是要稍稍冒点风险的。宋江这点做的倒是很聪明,他先用钱把县刑警大队的两个大队长砸倒。不但能得到消息而且还能做顺水人情。这样一来,本来是人家刑警大队长手下留情,却最后都记在宋江的头上了。

有了这样的背景后,宋江自然是想继续在政界发展(说白了就是要当官),可是白道的这帮高层们根本不买他的帐,也就是说你在黑道的那些手段,在白道根本行不通。这就迫使的宋江不得不寻求曲线上升的办法,但是那个时候的他还没下定决心要直接进入黑道。毕竟山贼不是个“光宗耀祖”的行业。但是一件以外事件彻底打破了不进黑道的梦想,这当然是“怒杀阎婆惜”事件。

这个事件的起因是他及时的帮助晁盖脱险后,晁盖派刘唐来给宋江100两黄金,打算把这个人情一次买断。宋江也是见过大钱大世面的,我帮你逃走,不说救命之恩吧,起码给你省下了10万贯,区区100两黄金就像打发我,晁盖你也太小气了点。大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宋江就开始对晁盖隐隐的有些不满了,后面直到宋江上了江州的法场,晁盖才无奈的派人来救的。宋江实在是火大了。从那以后,宋江在梁山上的所有行动几乎都奔着一个目的干的,那就是架空晁盖这个老大,而最终的目的就是取而代之。之所以这样,当然是为了他的那个仕途梦。

架空还好说点,但是取代谈何容易,一、晁盖不是王伦,非但不嫉贤妒能,而且能广纳有识之士;二、晁盖的亲信虽然不多,但是各个都是死忠的那种(吴用例外);

当然晁盖也不是白痴,宋江的那些手段晁盖也是看在眼里,在他看来宋江早晚有一天是要取代自己老大的地位的,这个只是的时间问题。而他也看到的宋江的亲信中大部分都是对外扩张时引进的。正好这个时候曾头市撞在了晁盖枪口上,但是晁盖万万没想到这个竟然是宋江给自己设下的毒计:

如果晁盖能够仔细的想想,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阴谋。首先,宋江通过卢俊义认识了史文恭(当然这个应该是在他上梁山以前的事情了),考虑到林冲上梁山的经过,我也大概的能想到史文恭进入曾头市的过程:自己同门师兄弟走投无路之时,来投奔了卢俊义。由于自己生意的特殊性,卢俊义没法在自己的卢氏集团中给他找到合适的位置,于是就一封推荐信将史文恭推荐给了曾头市(这里提到了一个细节,曾头市的老大曾升是金国人,按照卢俊义篇的说法,卢俊义很有可能就是金国盐业市场上最大的供应商,所以通过一定的政府关系,推荐个八人进入金国在中原的“地下交通站”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就这样,史文恭进入了曾头市,凭着自己一身的好武功,逐渐的成了那里的总教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再说宋江,在看到自己不得不上梁山这个事实后,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比如柴进庄上、清风寨(江州应该是个以外),目的很简单,就是拉更多的亲信上山,为日后的招安大计做着准备。但是他并没有急着去找卢俊义和史文恭,因为这两张应该是宋江手里的王牌,不到万不得已应该不会随便动的。

终于是用他们的时候了,这次是为了除掉他大哥,其实我们可以考虑这个是所谓的暴力夺权。历史上这种事情太多的了,李世民干过,赵光义也干过,后面的朱棣也干过,所以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也缺乏创意,但是很有效。

继续说史文恭,其实如果是我干这个事情,绝对不会傻到在自己的箭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再射出去,随便一只箭就能搞定何必学武松呢?所以,我考虑史文恭其实不过是个替罪羊,真正的凶手有可能是花荣(当然这个也是猜测而已,因为有如此箭法的世上应该没有几个人),而之所以选择史文恭,最大的可能就是史文恭直到了卢俊义和宋江之间的那些所谓的生意,这样一个一石二鸟之计实在是高啊!!

如果说到的“生辰纲”事件可以认为是梁山时代的开始,那么卢俊义上梁山可以看作是梁山时代的辉煌。巧合的是这两件事都和大名府有关系,而大名府的地方长官作者给他的名字是:梁中书。呵呵!是否可以理解为水泊梁山中,到处都是无巧不成书呢?卢俊义上梁山有很多疑点;从字面意思看,最大的疑点就是明明是“梁山好汉”把这位卢员外害的家破人亡,但是我们的卢员外竟然甘心情愿的和这帮“仇人”称兄道弟,这个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吗?当然还有很多小的疑点,下面我会以一一列举。

疑点一:为何选择卢俊义

书中是这样引出卢俊义的:一日,请到一僧,法名大圆,乃是北京大名府在城龙华寺法主;只为游方来到济南,经过梁山泊,就请在寨内做道场。因吃斋闲语间,宋江问起北京风土人物。那大圆和尚说道:“头领如何不闻河北玉麒麟之名?”宋江听了,猛然省起,说道:“你看我们未老,却恁地忘事!北京城里是有个卢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是河北三绝;祖居北京人氏;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小可心上还有什么烦恼不释?”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前面的事情:一个叫段景柱的偷了一匹好马想以此为上梁山的筹码,当然这个是他自己在宋江跟前说到的,至于是不是真实想法现在已经没法说了,反正这样一件事引出了一个叫“曾头市”的番邦组织(这个书中有交代),然后说了些侮辱梁山的话语,然后晁盖出兵攻打曾头市未果,反而搭上了性命。由此,梁山上面临着第二次的组织机构重组,卢俊义在这样一个时间出现在了宋江的视线里。

卢俊义被成为“河北三绝”,但是在之前的很多次行动中,为何从来没提到过。按无斋主人的说法,是宋江为了解套,这个说法勉强成立。问题是凭当时梁山和宋江的实力,抓住史文恭根本不用别人帮忙的。再说“河北三绝”,如果卢俊义是一绝的话,那么另外两绝应该也是人。既然是网罗人才,为何却不理会另外两个人呢?甚至后面根本就再也没有提及这个词?既然是并称,那么另外两个应该从出身等都不在卢俊义之下,为何不三人通吃呢?

疑点二:卢俊义为何上当

书中在这一段上对卢俊义的描写根本感觉不到他有何文韬,难道只是为了衬托吴用的吗?若是这样的话,哪又何必让燕青点破呢?再有,无论计谋再高,若是卢俊义根本不见,岂不是根本没戏唱了吗?卢俊义好端端的却为何轻信一个江湖神棍的胡言论语呢?卢俊义更不会傻到连那个都看不出吧?哪也有点太对不起自“三绝”的称号了吧?

疑点三:那首诗到底要说明的是什么?

芦花滩上有扁舟,

俊杰黄昏独自游。

义到尽头原是命,

反躬逃难必无忧。

中国古代文人将藏头诗这样文字游戏已经玩烂了,卢俊义怎么说也是富甲一方,平日里这样应酬应该也是不断的,这种小儿科的把戏却为何能把他迷住呢?那么这首诗到底要给卢俊义传达什么信息呢?

疑点四:避难人选为何是李固

书中对于李固的描写应该是不会武功的,只是个会计之类的,而且对于东南避难这件事情上,李固表现的是很不情愿去的,但是卢俊义却非要李固一同前往,而将那个自告奋勇的随从燕青放在家里。更奇怪的是,燕青在家干的却是李固的活,而且卢俊义宁可再请个会计也非要带李固一起,而给出的解释却是非常牵强的,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想到这样的事情李固应该不是第一次了,而且李固非常清楚要去干什么,所以宁可得罪主人也不想去,那么他们到底是去干什么呢?

疑点五:为何选择必经梁山的路线

从大名府到泰安州,应该说不只一条路,但是卢俊义为何选择了一条必经梁山的路线呢?而且更奇怪的是,走到梁山跟前的时候,非但没听当地店小二的话,悄悄过去,反而变本加厉的在每个车上插上了卢俊义的旗号,这样的行为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真的是艺高人胆大吗?上的梁山后,为何又先放李固回家,而自己独自逗留在山上,难道他不知道这里是贼窝吗?再有,留在山上这些天他都在干什么呢?不会只是没法脱身吧?下山后卢俊义真的是直接回大名府的吗?

疑点六:大名府对卢俊义为何只判不杀

我们知道,卢俊义回到大名府后就被抓了,一方面是李固想用这次机会直接把卢俊义搞死在牢里,另一方面是梁山当然是要保住卢俊义的命,最终的结果是发配。当然,在途中被救,但是随即又被抓,这次是准备正法的,却又被石秀搅局,当然结果是几个人一起被抓。但是这次却出人意料的将其放在只是收监却再没提正法的事情。这又是为什么呢?等到卢俊义被解救后,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李固和自己的老婆一起干掉,他和李固之间到底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疑点七:为何是卢俊义抓住史文恭

梁山大破曾头市后,几乎所有的眼睛都只是盯着一个人,那就是史文恭,却偏偏让卢俊义给抓住了,当然是伏击成功的,但是为什么是卢俊义伏击成功而不是直接被宋江抓住呢?难道只是卢俊义运气好吗?卢俊义又是如何选择伏击地点的呢?卢俊义和史文恭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上面所述大概就是我看到的关于卢俊义上梁山前后的一些可疑的地方,故事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了,如果仅仅从宋江解套来说明卢俊义上梁山的话,未免有些简单了,对卢俊义而言也有些牵强了。一如往常,又我来重新说明卢俊义为什么上梁山,来解释上面所有我提出的疑点。

要解释这些疑点,我们需要先了解几点问题,这些问题了解后,我们再解释上面的疑点。说起来有些远了,这里需要点历史背景知识。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对一种生活用品都实行专卖制度,那就是盐。中国内陆能生产盐的地方屈指可数,除解州岩池的岩盐、用井盐水熬制成的四川井盐等有限的内陆产盐地外,内陆其他地方盐的供应,只能依靠沿海的海盐。将解州的盐池、四川的井盐这些为数不多的盐产地置于国家控制之下可谓轻而易举,同时掌控短短的海岸线也不是难事。进一步说,长江以南的大部分海岸线没有宽阔的海滩,不适合制盐,事实上只要控制了河北至淮南的海岸线,便已达到大半数目。这样一来,国家控制了盐,便可不计生产成本,任意地抬高价格。朝廷自然对此极为关注,实行盐业专控专卖,这给朝廷财政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如此同时,也滋生了贩卖私盐这类重大的社会问题。例如私盐比朝廷规定的价格便宜一半,如卖出朝廷专卖额的一半,那么私盐贩卖组织便可获得相当朝廷专卖收入四分之一的利润。唐代至宋代,民间商业繁荣发达,商人担负着全国范围的商品流通,许多人获得朝廷许可贩盐。在这种情况下,正规商人和非法商人都走私盐是很正常的,谁都不能断定商人们平时与私盐毫无瓜葛,即使是很普通的商人,一旦生活窘迫便转为黑市商人,开始染指朝廷的专卖商品——盐,由此获得的巨大利益,孕育出了固定的黑市商人组织,他们几乎成为半是盗贼的商人,朝廷方面当然要严厉取缔这些组织,这致使他们为自我防护卫而秘密结社,对抗朝廷,在为长期扰乱社会的顽症。梁山泊在中国历史上发挥最大作用的时期,大约是从公元九世纪末的晚唐时期和公元十二世纪两宋交替时期。巧合的是几乎推翻大唐统治的黄巢起义九发生在梁山泊附近,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梁山泊至黄河河口一带,沿渤海湾以私盐贩卖为途径走私盐的黑市商人势力不断扩大,从而变成政府难以控制的半自由走私区,而梁山泊正是政府和走私商两股势力不断冲突的地区。《水浒》中所描述的那些盗贼聚集地的分布地区,与晚唐反政府武装(既黑市盐商)的分布几乎完全一致。

知道了上面的历史背景知识后,让我们重新来考虑有关卢俊义的那些疑点。我还是以小胡子侦探的方式重新论述这个故事。

让我们重新来看选择卢俊义时的情景,一个叫大圆的和尚从大名府到济南去的途中,给晁盖做了一次法式,事后闲聊中提到了卢俊义,这里就不谈有关大圆身上的疑点了,就看宋江听到卢俊义后的表现:

宋江听了,猛然省起,说道:“你看我们未老,却恁地忘事!北京城里是有个卢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是河北三绝;祖居北京人氏;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小可心上还有甚麽烦恼不释?”

先是猛然省起,然后说了卢俊义的身世背景,最后说的那句话可算是意味深长了:“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小可心上还有甚麽烦恼不释?”当时摆在梁山泊上最大的烦恼基本上是这样几个;一、晁盖死了,留下遗嘱说谁抓住史文恭谁就是梁山之主,也就是说宋江现在老大的位置还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二、梁山人马膨胀太厉害,仅仅是靠抢劫基本上已经没法维持组织的正常运作了(这个问题应该说晁盖后期就已经凸显出来了,只是晁盖一时也没想到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这两个都是关系梁山生死存亡的大事,那件都不能掉以轻心。在梁山生死存亡之极,卢俊义入伙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并且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记得以前看过一本关于《水浒》的评论中,提到让卢俊义上山就是为了让他抓史文恭从而为宋江解套,但是如果宋江不想做梁山泊的老大的话,这个或许有可能,但是问题是宋江根本就没想让出老大的位置,如果只是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的话,岂不是自找麻烦吗?而且谁也不能保证卢俊义就一定能抓住史文恭。那么就剩下第二个问题了,解决梁山上面临的财务危机。

卢俊义是大名府的首富,请他上山来必定能带不少财产一起过来,不能说解决,起码是缓解吧,但是如果卢俊义的财产都是固定资产(比如土地,这个可以参考《红楼梦》中的贾府,靠收地租的),这个岂不是跟没有一样,政府当然不会保护通缉犯的田产地契了,并且很有可能直接没收成为国有资产,这个对梁山来说根本还是没用的,你总不能指望梁山上每年派众多小弟到大名府去收卢俊义的田租吧?那么就卢俊义就只能是做生意的,也就是所谓流通领域的,书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卢俊义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现代社会,现在的黑帮(比如香港洪兴)都会做什么生意呢?这个大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正道的生意,也就是所谓掩人耳目的合法生意,这类生意通常都是不怎么赚钱的;另一类就是非法的,比如军火、毒品、伪钞、走私等,这些才是真正的财富源泉。将上述非法生意放到北宋那个年代来考虑的话,军火无非就是铁制冷兵器,这些在一般的铁匠铺就能搞定,根本没很庞大的市场。毒品估计那个时代还没有,所以也是不可能的。至于伪钞,中国古代一直都是铜本位的货币流通体系,所以伪钞也不现实。那就只剩下走私了。考虑到梁山泊的地理位置,宋江最想也是最容易做的生意自然是走私食盐了,对于梁山泊而言,这个可谓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而且他们几乎具备所有走私所需要的条件,就差一个懂行的家伙带着他们进入这样一个行业,而梁山上的那些大哥们,很有可能以前就有从事过这个行业的家伙,比如刘唐之辈,但是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出出力拉拉车等最基础的工作,根本没法接触或者了解到走私行业的深层行规的。

由此我大胆推测,卢俊义所从事的商业活动基本上可以确定为走私私盐,深知这个行业的潜规则并且很有可能还控制着很大的私盐市场。

那么宋江又是如阿得知这个消息的呢?这就让我想到了段景柱这个家伙,一个在北方贩马偷马的马贩子,偶然间得到了一批好马,想以这样的礼物给宋江作为本人上入伙梁山泊的筹码。但是仅仅是一匹好马这么简单吗?且看段景柱如何言语:“小人姓段,双名景住。人见小人赤发黄须,都唤小人为‘金毛犬’。祖贯是涿州人氏。生平只靠去北边地面盗马。今春去到枪竿岭北边,盗得一匹好马,雪练也似价白,浑身并无一根杂毛。头至尾,长一丈,蹄至脊,高八尺。那马一日能行千里,北方有名,唤做‘照夜玉狮子’,乃是大金王子骑坐的,於在枪竿岭下,被小人盗得来。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无路可见,欲将此马前来进献与头领,权表我进身之意。不期来到凌州西南上曾头市过,被那‘曾家五虎’夺去了。小人称说梁山泊宋公明的,不想那厮多有污秽的言语,小人不敢尽说。逃走得脱,特来告知。”

这里段景柱先说明了这匹马是大金王子的坐骑,然后说明了得马的地方叫做枪竿岭。后面说了马原本是要给宋江的,却被曾头市抢走了。那么段景柱带来的只有一匹好马吗?我想远远不只,他带来的还有北方私盐市场的消息以及掌控这个市场的那些盐商的联络方式。也就是说,谁掌握了这个,就等于掌握了整个北方私盐市场。当然这个应该是一本类似花名册的东西,很可能也是从大金王子哪里一起得到的。路途中段景柱很可能翻看过,记住了里面有卢俊义(或者还有史文恭)的名字和联络方式。急于解决梁山财务问题的晁盖这才匆忙出兵攻打曾头市的。后面的事情就和树上交代的一样了。直到晁盖归西大圆和尚又一次提到卢俊义的时候,宋江才恍然大悟的想起了这件事。如果没法抢回花名册不如先让卢俊义上山,但是这样的人物,接近都很难,更何况是邀请上山呢?于是就有了后面吴用下山算命的这一段啼笑皆非不伦不类的邀请方式。至于算命先生以及说的那些话,其实都是联络暗语,就像《林海雪原》中的那段“天王盖地虎……”一样,无非是告诉卢俊义有通道中人找他有事。不然的话,就算吴用喊破嗓子,卢俊义直接给个不理,吴用不也就没戏唱了。下面卢俊义和吴用的对话,其实根本就是一场只有行内人才听得懂的术语,大概交代的是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相互试探对方是否真的是组织中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卢俊义的那个八字,晓风稍稍懂点八字,按照卢俊义说的:“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根本就没有。小心行的万年船,八字说出后,可能下面应该不是吴用说的那句,一项谨慎的卢俊义的神经马上绷紧了,他开始怀疑吴用是否真是私盐行业内的人了。于是当吴用说到财产的时候,卢俊义马上说了这样的话:“先生差矣。卢某生於北京,长在豪富;祖宗无犯法之男,亲族无再婚之女;更兼俊义作事谨慎,非理不为,非财不取:如何能有血光之灾?”吴用也感觉到了自己可能露了什么马脚,想赶紧走人,但是他又有点不甘心,毕竟大话已经放出去了,于是在墙上写了那首看似藏头的诗: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义到尽头原是命,返躬逃难必无忧。如果以这样一首诗来定卢俊义的罪,我想再蠢的官吏也不会干的。第一、诗不是卢俊义写的,这个对照笔记就可以了;第二、明显是栽赃卢俊义的。所以,用这样一首诗来让卢俊义上山几乎诗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来理解这首诗呢?当然还要配合吴用那句:“只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一千里之外,可以免此大难。”大名府东南方千里之外是什么地方,几乎就是沿渤海湾私盐生产基地了。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了:也就是属于卢俊义的那块私盐生产基地出问题了,我这次来就是要告诉你这个的,去不去是你自己看着办吧?说完就匆匆走了。

得到这样的消息后,卢俊义当然就急了,这样一来,等于是断了自己的财路,虽然说自己现在已经将大部分资金洗干净了,投资在别的项目上,但是如果没有私盐这项收入的话,估计资金的周转上一定会出现问题的,很多已经启动的项目只有停工了,当然还包括从银行的贷款等等,这样不就等以宣布我卢俊义破产吗?当然不行。但是为什么带李固去而不带燕青去呢?并且李固表现的很不乐意的样子。这个说明作为财务总监的李固知道这样的事情,而作为公关部经理燕青对于这份隐形收入还不是很清楚。所以这样的事情自然是要带李固去,燕青要求要去而卢俊义不让,给燕青的解释就是:“便是我买卖上不省得,要带李固去;他须省得,便替我大半气力;因此留你在看守。自有别人管帐,只教你做个桩主。”

至于路线选择上为什么经过梁山泊,我想他应该是想去找林冲,当然这样走的话很有可能还要路过一下曾头市,顺便去看史文恭。因为据说这三个人都是周侗的徒弟(还包括后期的岳飞等人)。估计是去证实他从吴用哪里听到的消息是否准确,估计和史文恭搞的很不愉快,到了梁山上后又从林冲哪里听了些关于史文恭的不轨行为(这个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初王伦如此刁难林冲,林冲还是忍气吞声的在他手下干活,这个以后写林冲的时候再详细说明),才让卢俊义起了要杀史文恭的心思。至于到了梁山跟前之所以么听店小二的话而挂出卢俊义的旗号,其实是给私盐组织看的。这点恰巧被梁山利用而已。在梁山的那几十天里,宋江吴用等估计也将他们掌握的有关信息告诉了卢俊义,并且以贩卖私盐的罪名要挟卢俊义入伙。当然花名册毕竟不在他们手里,而且宋江本身也是通缉犯,告状顶多也就是匿名信什么的。这个估计卢俊义是有准备的。当然卢俊义留下也是有条件的,就是让李固先走,目的很简单,就是去把该作的事情做了。而吴用自作聪明的在金沙滩上给李固说的那些话,其实李固小子比他吴用清楚多了,心里明镜似的。不过李固也开始打他的小算盘了。那就是如果卢俊义真的落草梁山,他就可以顶替卢俊义在大名府的位置了。

后面的卢俊义入狱其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第一、李固想顶替卢俊义;第二、史文恭也想先先下手为强;第三、梁山估计也写了相关匿名信的,但是梁山估计并没有想真的搞死卢俊义。于是几次三番的折腾后,梁山感觉火候到的时候,不惜人力物力将卢俊义从大牢里捞了出来。有梁山和燕青的消息,李固自然是个死,李固的死其实是不自量力的结果造成的。下来就是史文恭了,卢俊义是报仇,但是需要借助梁山的力量,而宋江却是为了那个财路,其实宋江想的很清楚。大家都是在江湖上混的,如今即便是我把老大的位置让给你卢俊义做,量你卢俊义也没这个胆做。而且宋江在打曾头市的时候很自信自己的手下能抓住史文恭,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个史文恭太勇猛了,最终还是被他跑掉了。而卢俊义以逸待劳的做好伏击准备,等你史文恭进我的包围圈…………之后,花名册自然是在卢俊义手中,后来自然是给了燕青的。置于后面卢俊义为什么没做老大,那是他老人家对于梁山上的政治格局看的清楚明白。并且,卢俊义也想借助梁山的力量摆脱私盐组织的控制,这个也是为什么他后面宁可死也要做官的原因之一吧!

到这里,基本上也就删结束了,《水浒》能位列四大名著,自然不会只是如书面上说的那么简单。我是轮回的刻度,看刻度,有态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012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28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65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8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7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9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96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4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94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02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6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40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73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6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