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块琥珀,许多珍贵和绝妙的思想一直安全地保存在里面。 —— 理·特伦奇
我一个人的时候喜欢安静不语,却在家庭里叽里呱啦;我特别在意清净心平气和的氛围,却在教育里啰哩啰嗦。
很长一段时间,甚是厌烦,或许为人母,总是断不了的唠叨,俨然成了曾经自己也不喜欢的样子,那个啰啰嗦嗦没完没了的操心娘角色。
尽管自我感觉不好,却依然和女儿相处得没有那么糟糕,甚至有时候看到了点惊喜,至少觉得她没有那么愚笨。终究发现语言的爆出量还是让她刺激出来了,小小的人儿总是有永远回答不完的为什么。
看完《父母的语言》,对于与孩子的千叮咛万嘱咐,似乎找到了一种释然的感觉,幸好正常的坚持过来了。
我的声音很小,也胆小如鼠,更是有种大声说话的勇气都没有,直到后来才发现这成了我的软肋,记事起,母亲的话很少,一天到晚就那几句,吃饭,睡觉,做事,读书,没有任何其他语言的陪伴,我也因为声音小,更是没有底气,不知道能说什么。所以说当每一个家庭每天都在其乐融融,谈天说地,高谈阔论的环境里的话,这种好习惯必须流传,因为《父母的语言》,弥足珍贵!成了奢侈品。所以高质量的语言陪伴显得至关重要。
优化大脑沟通方式~3T原则
这点令我最印象深刻。语言的表达,是沟通的桥梁。让孩子在每个时期都有他敏感的意识,只有投入了才能有所收获。
共情关注
早期的语言敏感期,若是错过,好好开发和引导沟通的话,越是年长越是吃力,所以在0-6岁的语言敏感期,必须具备语言环境,有计划有主次的陪伴。特别是3岁前,所有的词汇量,都变得举足轻重。看似这么小不能明白,其实都懂,只是差一个语言的表达。时刻保持着对孩子语言的变化,并做一些调整。
充分交流
人与人的交流沟通靠语言,在与孩子的对话里,需要细心观察,并且具有敏感的洞察力。充分交流之后,事情就会慢慢缓下来。也时刻保持一颗痛并快乐的心。
日常的交流里,乐趣好像弥漫在万事万物里。出门散步,我会告诉她什么是盲人线,然后数数旁边的树,树叶都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因为季节的更替,通过颜色就能知道什么季节,不断延伸不断扩大想象空间。
轮流谈话
这里的谈话可不是像成人一样的谈话批评,而是与孩子有更多的互动交流,慢慢建立起坚固的情感。我马不停歇的给她出数学题,尽管是简单至极,那也马虎不得。
陪她读绘本,遇到不认识的字,总是念上几十遍,有时读到舌头都捋不直了,索性自己的意思讲出来听,每一页绘本都能认真看完。懂得讲故事般的说绘本以后,我会要求读给妈妈听,她非常开心。(又是洗耳恭听伺候)
现在小恐龙语言表达能力,早已懂得大人意思,不必刻意强迫为孩子去懂得去理解。因为语言的表达会让他更容易融入不同的环境,可以增强自身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还有一生受用的自信心。
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所以不要当安静寡言的父母,因为孩子的大脑活跃,需要接收不同的信息,请父母多与孩子语言沟通,优质陪伴,让每一天都是岁月静好,风淡云轻,哪怕重复,也是叠加的词汇量,每一份的前进都在经历过的语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