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观察这座城市了?一天,一个月,一年,甚至更久。不知何时,记忆中的城市只是记忆中的样子。想想也挺好笑,从外地回来,面对着一群熟悉的人说着熟悉的方言我竟一时加入不了他们,倒成了外地人。
01.形
视觉给人的感受往往更加直观,用眼睛去看这座城市所带来的整体感官,我想用两个字来形容——萧条。人们总是用各种美好华丽的词语来描绘一座城市的变迁,可城市变迁中人却犹如一根浮萍游离不定。不禁让我想起来电影《三峡好人》中的景象,故土难离,祖祖辈辈在三峡库区生活的人,突然有一天被迫离开这里,去一个气候、生活习惯、语言、文化完全陌生的地方。有的外迁移民在新居待了一段时间后,无法融入,又自己返回故乡,但老屋已经在水底了,他们只能在附近租房打工,成为一个外来的当地人。现在想想我的感受倒是与他们如出一辙。
贾樟柯镜头下的“非志愿移民”与这座小城的情况有所不同。人总是向往着大城市的繁华,他们不断地往大城市迁移,渐渐的,小城里没有了那家熟悉的小卖铺,也没有了生意火爆的修车行,甚至连那个曾经熙熙攘攘的集市如今也变得空无一人。放眼望去,能看见无数破旧的房屋,倒塌的墙壁。小城里最多的不是空巢老人,也不是留守儿童,而是查无此人。
拆,总是一座城市变迁必不可少的环节。山东总是秉持着“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一轮接着一轮的修路,一次接着一次地拆迁。
走在路上,与以往有些不同,不光光是房屋道路变了样,变得更多的是一种氛围,到处都是死气沉沉,了无生机。我还能清楚地记得,以前的小城,人们喜欢吃过晚饭站在路旁闲聊,喜欢拉着大大的音箱结伴去跳广场舞,喜欢在树荫下下象棋,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追逐打闹。
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街头影院。在一片空旷地扯上一块影布,夜幕降临时,聚光灯一打,便两面都能显现出画面。电影还未开始前,我们几个小孩总是跑到影布前蹦跶,在影布上看自己的影子,仿佛自己就是电影里的主角。
“举起手来!”一小孩用手比划成枪的样式对准另一个孩子。
“哼,誓死不屈!”
随着“啪”地一声,另一个孩子也配着应声倒地,引来笑声一片。
那时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但也总是喜欢凑在一起看电影,图个热闹。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放的电影是《举起手来》,每当大伙看得兴致勃勃的时候,总会有个小孩突然窜到影布前,挥舞着自己的小手挡住画面,大家伙的谴责声前所未有的整齐,叫嚷着问是谁家孩子。小孩看到自己得逞后,便笑着一溜烟儿跑了,好不热闹!
02.声
“磨剪子嘞,戗菜刀……”
“收旧手机,旧电脑,收音机……”
“卖豆腐,卖豆腐的来了……”
还记得小学时班里的男生总是模仿着各种各样的叫卖声,五花八门,可也总是少了些韵味。磨刀老头儿悠长的吆喝声如今也只能存在于我的记忆中,随之走远的是那铛铛作响的金属撞击声,还有昔日小城的风光。
回想起来,距离我最近的估计就是卖豆腐的跛脚老头儿,小城的声音随着他的离去而变得单一乏味。
卖豆腐的跛脚老头儿,他为什么跛脚,对于我来说年代过于久远,不得而知,甚至我连他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总之大家都叫他老三。老三看着不大,但却胡子拉碴,邋里邋遢,四五十岁的年纪能让他活出六七十岁的感觉,总是骑着他那辆破旧的电动三轮车穿梭于各个街道。每天下午六点,他准时地经过我家的那条街道,大老远都能听见他的喇叭声,“卖豆腐,卖豆腐的来了……”我拿着钱早早就站在街上等他。不得不说,别看老三自身邋遢,卖豆腐可一点也不邋遢。秤盘是擦的干干净净,一次性手套也是带的整整齐齐,倒也像是那么回事。但我妈总是说他假干净,嘴上嫌弃这儿嫌弃那儿的,但豆腐还是照样买。
自从我来到这座小城,每天都听着豆腐的叫卖声,从最初的骑三轮车用嗓子吼到后来的大喇叭和电三轮,他是风雨无阻,雷打不颤,可以说,我也算是听着他的卖豆腐声长大的。
03.闻
奇闻怪谈听多了,我也逐渐开始相信万事万物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或许小城的变迁也是其中一种安排。
小城中最近有人结婚,按理说结婚这事儿小城中时常发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这对新人可不一样。他们可是兜兜转转才定下的姻缘。起初,媒婆给双方牵线,奈何双方都不同意,也就不了了之。后来女方嫁了人,生了孩子,成了人妻人母,男方也谈了几场恋爱,始终没遇到合适的。过了两三年,女方感情不和离了婚,男方也一直未娶,媒婆再次牵线,两人竟不约而同的同意了,妈妈说:“月老的红线可不是白牵的,是你的终归还是你的”,总结来说,兜兜转转还是你。
起初我也没太在意,只是觉得有趣,后来又听到了一个趣事,越发觉得一切上天自有安排。租客租了个房子,房子正门一个钥匙,卧室一个钥匙,两个钥匙一模一样,可神奇的是,租客每次都能一次将门打开,他自己也不由得怀疑是不是这两个锁是一样的,于是在打开门后,又用另一把钥匙去开门,结果打不开。从那以后,租客每次开门都不能一次打开。所以说啊,上天总会给你一些小幸福,当你执着于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时,幸福也会离你而去,往往装着糊涂的幸福才能更长久。
一切自有安排,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我们总会遇见对的人,小城的变迁也会迎来新的光。天空依旧很蓝,花依旧很好看,抬头就能看见星星很亮,阿姨做的饭很香。总有一天,碰到的人或事,会让你觉得高考时的那道题,错的刚刚好。
04.味
每个城市每个民族都有他独特的味道,生活在这座有异域风情的小城,也体会着来自这座小城独有的味道。
油香,这种看似普通的食物却有一定的符号象征,它纯洁神圣而又不可替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油香的制作过程没有了以前的纷繁复杂,同时也面临着失传的风险。老一辈的人制作油香前必须要大净(也就是沐浴,有一定的洗漱顺序)以先达到自身的干净,后续再经过复杂的制作过程几人相互配合完成,由于过程过于复杂,我当然是无从知晓的,只记得就连和面的水都是按照热水和凉水的比例开调和的。
起初的油香是用碱面作为原料之一制作的,后续渐渐的酵母,面包粉取而代之。制作倒是省了不少力气,味道却也大不如从前了。
小城里的榆钱馍,桂花糕,槐花饼,还有小卖铺一毛钱的糖,两毛钱的辣条……现在想想,仿佛还记得种种味道抵达舌尖的喜悦感,但看着桌上摆放的糕点礼盒,一切又是那么的陌生。或许小城中的许多味道只能存在于我的记忆当中吧!
05.嗅
“喂,听说了吗,咱这又建了座化工厂,招不少工人呢!”
“真的!快去报名,这回可有稳定工作了。”
……
“喂,听说了吗,咱这又建了座化工厂。”
“真的!这一个接着一个,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从满心喜悦到满怀失落之间是一个化工厂,如果不够,那就是一个,一个,又一个。
臭气满天,从此家中窗户与外界无缘。每天下午六七点,总是能闻见远处化工场传来的刺鼻味道,比宋濂还书都准时。每当到了这个时候,我的第一愿望就是快速逃离这座城市。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城市发展旅游业,有的城市发展服务业,到我们这成了,“你们这石油多,发展重工业,城市发展一定快!”快!的确是快!连续几年里,不断的工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迁入,经济发展快了,人们收入提高也快了,环境污染的速度更快了!
越发的怀念那个早上打开窗户就能听见鸟叫,一抬头就能看见蓝天的小城了。
以前的小城四季有不同的味道,我喜欢初春时生机勃勃的青草,青涩馥郁;喜欢夏天风吹过麦浪,沁人心脾;喜欢秋季果子挂满枝头,香气四溢;喜欢冬天傲立的寒梅,淡雅清逸。
可以前终究是以前,想念也终究是想念,小城和我们的年龄一样不断的变化着,经历着年少时的纯净,也经历着年老时的衰败。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观察这座城市了?没有去看,去听,去闻,去尝?你还记得刚来到这座小城时的模样吗?你听过蝉鸣,闻过花香,看过天空的颜色吗?还记得每座城市给你的感受吗?
人总是怀旧的生物,往往失去时才知道珍惜,所以,再用心去感受一次这座小城的点点滴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