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工智能”载体激发战略性薪酬管理

        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政府等公共部门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从而导致缺乏灵活性和回应性的人事管理体系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总体来说,当前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加之市场竞争激烈和官僚体制惯性等原因,导致公职人员“为官不为”现象频发,职业倦怠问题突出。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公共部门战略规划和公共价值塑造,实现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成为当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使命。随着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各项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嵌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为有效纾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困境提供解决方案。

        公共部门薪酬福利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且极具敏感性的模块。长期以来,我国公共部门人员“同城同级不同薪”和“异城同级不同薪”等问题较为严重。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由于国家层面的薪酬制度缺乏统一、地区层面的薪酬制度缺乏协同所致。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相对于私营部门而言,公共部门的薪酬福利体系僵化,很难通过市场化方式对薪酬福利进行实时精准调整。通过大数据可以掌握全国各地公共部门人员的薪酬福利水平,同时考量其他相关经济指标,构建薪酬福利模型,并通过智能算法对各地区各公共部门进行精准测算,为国家层面和地区层面进行统一有效的薪酬福利规划和调整提供基础。通过在国家层面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嵌入的薪酬福利体系,不仅有利于实现全国各地公共部门薪酬设计的统筹,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升国家财政支出的效率。

        同时,运用人工智能能够打通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薪酬福利之间的通道,建立不同行业性质从业人员薪酬福利的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不同行业从业人员薪酬福利的相对公平。与此类似,在组织内部,通过对各类海量数据的测算,有利于制定更加公平的薪酬福利体系,大大降低人为干扰,体现组织公平。除此之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一直就存在关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相融抑或是相悖的争论,通过人工智能的辅助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具体来说,利用人工智能的辅助可以有效“观察”公共部门薪酬福利的管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对从业人员各类分布式数据进行深度测算,从而辨别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相对重要性,为进一步优化公共部门激励管理提供实践启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