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是德国心灵导师埃克哈特·托利的著名代表作,被誉为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心灵启迪之书 。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介绍这本书,我会说:《当下的力量》是一本帮助人们摆脱痛苦,从容生活,接近生命本质的书。
高度浓缩前四章,作者用三句话瓦解了人生中80%的痛苦。
01 痛苦之身
你所体会到的每一个情绪痛苦都会残留一部分,继续在你体内存活。
这种积累起来的痛苦是一个消极的能量场,占据着你的大脑和身体。它就是你情绪的痛苦之身。
痛苦之身有两种存在模式:休眠和活跃。在90%的时间内,它可能在你的体内都是处于休眠状态;但是,对一个极端不快乐的人来说,他的痛苦之身可能会100%地处于活跃状态。
每一个人体内都聚集着这样一个阴暗潮湿,发酵着危险气息的负面能量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被某些事件点燃时,强大的负面情就会排山倒海般袭来,带着痛苦的记忆和联想,击溃我们的理智。
然而,这些过去投下来的阴影,其实并不真实,他们天生怕光。
当你把意识之光投射过去——看到它,观察它,痛苦之身将会悄然瓦解。
02 存在性焦虑
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源自对现状某种形式的不接受、某种形式的无意识抗拒。
焦虑、紧张、不安、压力、烦恼——所有形式的恐惧,都是因为对未来过于关注而对当下关注不够所引起的。
愧疚、后悔、悲伤、怨恨、痛苦以及所有形式的不宽恕都是由过于关注过去而很少关注当下时刻引起的。
存在性焦虑是困扰当代人的主要痛苦情绪,对过去的不满,对未来的担忧,让人们在恐惧的两极之间徘徊,一端是焦虑和害怕,另一端是隐约的不安和威胁感。
一言以蔽之,人们之所以饱受痛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总是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徘徊,唯独没有生活在现在。
曾国藩有句至理名言就是治疗此类痛苦的最佳良药:“物来顺应,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03 内在空虚
情绪痛苦的另一种表现,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深深的缺乏感或不完整感。
人是社会性动物,这就注定了人们很难摆脱对群体认同的需求。这种对孤独的原生恐惧演变成心中深深的缺乏感和不完整。
它驱使着小我需要认同于外在事物,通过外部眼光的投射来强化自我认同。最常见的自我认同与财产、工作、社会地位、名望、知识和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际关系、个人和家族历史、宗教信仰、种族等其他集体认同有关。
然而,人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和消逝的外部世界中,这就注定所有人们所追求的外在认同终将泯入尘烟。
前几期读《小王子》的时候就已经分享过这个话题。
借用小王子的观点——真正重要的东西,眼睛看不到。
用心去爱,去经营自己的人生。定义自己生命的价值。人生自然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