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梗概的写法。前面我们以《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的《血字的研究》为例,学习了我写故事简介的方法,但具体涉案人员,小说中实在的看点、该故事组合模式以及具体故事等,我们是看不出的。因此,如果要进一步了解小说看点和故事模式,该简介就有必要扩写成梗概。
梗概要怎么写?一般来说,梗概大约在500到1500字不等。我们从梗概中可以看到的有:
故事创意(有时包含着故事模式,故事模式是旧瓶,故事创意是新酒),重大故事事件、故事焦点人物、故事基本模式、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等。
我们再来看看《阴谋II》的梗概: 常为民,江陵市著名散户。在股市摸爬滚打十多年,历经了各种股市跌宕,人生起伏。玩转股票十多年的他,却一朝成为被别人玩转的棋子(作为次要人物,只对其职业层面,也就是3P原则中的PROFESSIONAL进行拓展,而不涉及人物的家庭情感生活,这取决于人物”引子“的作用,他是”大事件中的小人物",而本片侧重的是商战——-大事件)。股票账户出现离奇交易:一分钟之内,全仓西北生物。是内幕交(重大故事事件)易?是被人陷害?还是苦肉计?经侦大队和证监会也想知道真相。
可是通往真相的道路却是阻力多多,陷阱重重,随着调查的深入,各色人等粉墨登场,让人眼花缭乱。案情愈发疑点丛生,扑朔迷离。(进入发展阶段)
西北生物,边陲西周市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欲图跻身国际市场。巨大的阴谋正在展开。谁才是真正的庄家?宏伟的安哥拉项目,是正常的国际合作,还是瞒天过海的跨国阴谋?
神秘的七言诗,是预言先知?还是一早的布局?(不算打问号,为吸引编辑的一种文本叙事策略,在非功利的考试环境下完全没有必要,倒显浮躁)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巨大的诱惑面前,人人竞折腰。却原来,真相是张国信为了报复徐桐夺去爱人之恨(主要人物的情感,私人层面的生活),故帮高登科举报了身为医药管理局局长的徐桐,导致徐桐落马。徐桐怀恨在心,经过多年的周密策划,布署了一场“股市局中局”作为报复。随着散户股神常百万股票账户异动,这场诡诈的报复行动揭开了序幕,徐桐的最终目标是:让情敌的两个儿子手足相煎,让仇人们自相残杀。纵然徐桐机关算尽,也没曾算到自己会栽到自己阴谋里。(肥皂剧惯用伎俩,善战背景下的感情纠葛)
从这个梗概我们可以看出,该小说的故事创意是散户账户异动被卷入大阴谋(小人物被卷进大事件的一种表现形式)。重大事件也已经清晰,它们是:离奇的股票交易案、庄家与公司高管的内幕交易、基金老鼠仓等。故事焦点人物也出现了部分(有待于大纲的进一步拓展)。故事基本模式则是“小人物卷入大事件”的好莱坞大片模式。但我们还不能知道故事的具体情节是否足够精彩故事情节是否没有大的失误等。这便需要进一步扩展成大纲了。
故事梗概要达到如下目标:
(1)说明主要人物的姓名、性别、身份、年龄、外貌、性格与气质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所调整)(建置阶段的两个主要任务之一:树立主要人物)。
(2)说清主人公要干什么事情(发财、升官、复仇、争霸、结婚[包含于36种经典叙事模式之后总)等(人物的戏剧性需求,对应三段式结构中的建置阶段)。
(3)说清楚主人公做这个事情的意义及困难(三段式结构中,对抗阶段的主要冲突来源)所在。举例:男一号要取得“校园歌手大赛”的冠军,以获得校花的爱情。困难在于,校花本人也参赛,不但实力超强,而且争胜心超超强,仇视任何打败她的人。
(4)说明事件的结果。结果是读者最关心的要点之一(对应三段式结构结局阶段)。
(5)小说就是通过一个故事传达某种情感。感情就那么几种类型(36种戏剧模式),而故事是千变万化的。有经验的制片人自然能从故事中看出它可能传递给读者的感情。
当然,如果你真的有新鲜而深刻的体悟,在这里写上几句能成为警句的话,也非常好。但这是锦上添花的“花”;制片人要看的,仍然是“锦”(大纲中不要求有具体详尽的情感描述,梗概和简介中就更没必要了,或者说坚决不允许粗线)。
故事梗概经常出现的偏差:
(1)流水账。作者试图囊括较多的细节,造成重点不突出。看完之后,记不住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一个建议: 只写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补充,注意事件之间内在的因果逻辑联系,事件本身构不成情节,有内部因果联系的一系列事件才能构成情节,然后一系列有因果联系的情节构成故事)。
(2)说概念,谈感觉,看不出故事。一般而言,说概念的是议论文,谈感觉的是散文。小说和剧本是通过人物和故事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情节线叙述不清晰,看不出主人公行为的逻辑。
(4)文理不通。写者要么不够认真,要么文字功底不够。如果遇到带有“文字挑错强迫症”制片人或者编辑,这个时候就不能允许有错字发生了,错字代表的是你工作态度不认真,所以千万不能犯有错字和语句不通顺的低级错误。
无戒365训练营极限挑战第1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