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6《八次危机》读书笔记(四)

本节部分:第二次危机,1968年——1970年“三线建设”中的国家战略调整与经济危机

第二次危机的发生,有着极强的“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特点。

1960年以后,周边地缘战略环境偏紧,相继发生了“反攻大陆”、中印边境战争等事件。毛泽东决策主张:克服困难,集中最好的科技力量上核武器;宁可遭受损失也得把沿海容易遭受军事打击的基础工业转移到内地,形成国家工业“大三线”,地方工业“小三线”的战备经济模式。

1965年——1975年,国家几乎拿出全国基本建设资金的一半用于“三线”战略后方建设。但内陆和山区企业分散,不易形成工业配套条件,成本显著增加,政府积累赤字爆发危机。

政府应对危机的方式与第一次危机大抵相同,1968-1970年全国又有上千万知青下乡,沿海城市工业经济处于维持简单再生产状态。

下一部分:第二次借助外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