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洪武二年出生,江西吉安府人,号称明代第一才子。自幼聪明好学,意外走上了流芳千古之路,也许不是主动的,但唏嘘不已的历史写照与机遇让这个才子成为《永乐大典》的主编载入史册,却也由于政治投机不成成为政治牺牲品,惨死大牢雪地之中。
从人生道路来讲,也是足够曲折。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开始,出人意料地在朱元璋那种朝不保夕的恶劣政治环境中,直砭时弊,上书《太平十策》。出乎所有人意料,朱元璋并没有责怪他,反而接受了他的批评。这在当时也算是震惊朝野的事情。年轻与正义让他坚持了航向,向朱元璋上书为李善长申辩。之后便被朱元璋赶回了老家,并丢了一句话“十年之后再用”。在这次打击后,他开始反思失败的原因。认识到这是政治,不是正义与冲动。从此,价值观便改了,曾经的解缙一去不复还,开始用厚黑来追求荣华富贵,求官道。
在历史上,在现实社会中。人吃饭靠本事,本事也分类。有的人是靠着才华,可以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有的人是靠祖辈阴德,继续前缘。有的人是靠某一特点生存。各不相同,各有各的道。解缙就是典型的靠才华吃饭的人,只是他自己没有完全信这个。明明可以老老实实依靠才华吃饭,发挥长处。却看错了方向,跑到了政治斗争中去,结果了却了不幸的人生。
其人的确是非常有才华。朱棣有一个大理想,期望可以在历史上做到辉煌,他的确也做到了,那就是组织编撰《永乐大典》。这个贡献是非常突出的,从此把中国古代散落人间的各种典籍、学问都汇聚了起来,对于文化传承功盖万世。他想做这个工作,当时解缙的确是最佳人选。方孝孺死后,似乎找不出别的人了。靠着才华和用心,解缙没有辜负朱棣的信任,的的确确把这个《永乐大典》搞的非常不错。
大典之外,再无他书。如果有成如此,他一生无论如何行走,也都会有一个好的归宿。可是,这位解缙才子不甘寂寞,在局中参与了政治,起伏中真有起伏,起了高楼,宴了宾客,也坍塌了。故事完整,结局惨淡。
情节并不复杂,解缙参与了朱棣继承人的排队工作。参与了也就参与了,可是才子很难成为政治家,在斗争中他没有按照政治斗争的规则进行,成与败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出了问题也就是咎由自取了。他用才华完成了太子的确定建议,而后没有政治维系,糊涂的主动去打小报告,干预朱棣家事。家人再不那啥,也是家人,外人参与究竟不是什么好事。就像朱棣与朱允炆打仗,因为有朱允炆下令不让伤害朱棣,将士兵士均无一人敢直接对着朱棣砍杀。朱棣就获得了防弹衣一样,无生命之忧。将士兵士都明白这个潜规则,可是,大才子解缙却糊涂的去捅了这个马蜂窝。从此,朱棣便开始反感解缙,老大反感,那么日子自然就不好过。
就此打住,或许他还可以熬到《永乐大典》彻底编撰完成。可是,他居然还没有参透。居然有找了个机会反对了一次朱棣,彻底惹恼了朱棣,就被发配广西当参议了。
如果就此打住,还可以写诗作赋,安度一生。结果,糊涂再次降临,在执行一次工作任务时有一次进京的机会,他居然在没有汇报的情况下去拜见了太子朱高炽,事后也没有汇报就走了。结果被朱高煦向朱棣汇报后,朱棣大为震惊,直接把解缙打入大牢。之后,边被锦衣卫纪纲请吃酒后冻死雪地,结束了他的一生。
当白雪掩盖的一刹那,解缙的生命就结束了,可是,无论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情,精明也好,糊涂也罢。历史终将记下他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永乐大典》,为往圣编撰了绝学,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知识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