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细节
1片头没有华纳。没有传奇影业的资金支持。
制片人竟然不是诺兰妻子,编剧也不是诺兰弟弟,而都是诺兰。既是亲自操刀的重视,也从专业程度上有所欠缺。
诺兰出名后,每部商业片都由华纳出品,与华纳签订了多年的合作合同。华纳显然对诺兰作品的商业价值是充满信心的。然而这一部华纳从一开始就不看好,没有美军的好莱坞,就像国产抗战片只拍国军,不符合政治正确。
之前的每一部都是他的妻子担当制片人。而且,诺兰的电影中,主角的妻子通常遭遇不测。这些“通常”,不适用于诺兰的第十部电影。因为,“丧妻之痛”虽然是一种完成人物性格转变的推动力,但在《敦刻尔克》中,没有女主角,更重要的是,战争的压迫感、逃生的紧迫感,本身就推动了情节,磨炼着人性。
2不是战争片的战争题材片。
没有敌人!镜头中没有出现一个敌人的身影,只有敌机和射过来的子弹。所以知乎上没有必要讨论战争场面的问题,因为,没有敌人的身影,就没有回击的目标。战争是对打的,而这是一部以保存有生力量为目的,逃生片。而逃生,正好又回到导演擅长的悬疑。战争的残酷,看似来自敌人的打击。导演打破这一命题,将敌人被去掉,恐惧犹存。所以真正的恐惧来自内心。
3配乐风头盖过电影。
这是诺兰最短的非短片(108分钟),却不比他的长片显得短,原因除了视角涉及海陆空,情节紧凑少啰嗦,还有一个原因是机械表走动的声音几乎没有停过,提醒着时间的流逝,直到营救完才停下。做个预测,今年奥斯卡最佳配乐就是他了。这种由钟表机械声打节拍,拌以战斗机轮船发动机声,混以长短笛营造的警报音,演绎合成的“8分钟”经典配乐,在全片中集中出现三次,前两次在空战中,最后一次横跨海陆空又反复了三次。这种渐强渐快的音乐反客为主,长短镜头、细节刻画、光线视角成了辅佐。汉斯季默告诉我们,配乐可以撑起一部电影,推动情节发展。
4用最帅的演员,露最少的脸。
汤姆哈迪,另一位阿汤哥,做为老戏骨的他几乎全程坐在飞机上演戏,更让看脸的粉丝们难受的是,在飞机上他只露出两只眼。
5作为老诺兰粉,我并不像一部分豆瓣用户那样,迷信他的高分。这部影片也有败笔,败在结尾的画蛇添足。阿汤哥驾驶的飞机在降落时缓缓落下轮子,要是在落地的一刹那戛然而止,就和盗梦空间里将停未停的陀螺有异曲同工之妙了。而且,海上的逃生以上岸为生,怀表声戛然而止,如果空中以着陆为生,画面陡然收束,就显得很有艺术性。以阿汤哥成功着陆后被俘虏作结,悬念还是有的,生死未卜,不知道是敌是友。可以理解为导演的故作玄虚,之前没出现过敌人的身影,那么最后出现的理论上是盟友法军。这种理解与众不同。真正的败笔是,少台词的节奏基调最后被主旋律打乱,大片的独白挤占思考的空间,定性冗长多余,这本是可以由观众自行领悟出来的。
电影从海陆空三线着墨,空中镜头多用第一人称视角。其实很多电影都尝试过主观视角,但多容易画面恍惚,镜头颤抖。诺兰做的很好,原因大概是选取空旷的天空大地为背景,相对静止,动态参照物较少。
总之,从艺术到商业,从科幻到纪实,挑战不同题材是一个导演从小众到大师的必经之路。期待了三年的新片没有白等,但是,三年后,诺兰升级了,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