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读(单干)一书有感

在商业时代的洪流里,发展到2025年,存量市场的相互博弈下,究竟是做品牌还是做流量?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出现了很多的杰出个体经济人,未来肯定是个体人和品牌之间的合作模式,现在这种模式已经在小众部分流行了,就是强大的个人IP与品牌方之间的合作,这种突破了朝九晚六的传统打卡模式。不再是C2C的合作关系,IP的力量 完全可以独立,只要有1-2个助理即可。

而超级个体最关心什么问题呢,作者在进行了无数次访谈之后给出答案,他们关心的是动力和热情,如何才能保持持续的动力和对一件事的热爱,而不再是传统的打工规则,不再是思考如何成为大企业的领导才能有可能年薪百万。

时代变了,2019年之前我们依靠国内的人口增长而赚的盆满钵满,可以看得见,从2000年开始,在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口逐渐之多,广东深圳浙江沿海一带的薪资水平逐年上升,一直到疫情爆发,很多小企业陆续倒闭,很多工人失业,各地的薪资水平就停滞不前。除了个别被炒的很火的行业,例如直播带货,因为大趋势跟风,这个职业被市场抬高了单价,每天上班4小时,但是底薪在6K以上。

国富论一书中说过,一个正在增长中的国家,可以看见薪资水平会不停的增长,如果增长戛然而止,就说明商业市场饱和了。剩下要做的就是存量市场的博弈,无论是什么行业,它是一个大趋势,如果说要找蓝海,国人的创新能力非常强,专利数量在世界名列前茅,但是模仿能力也是非常牛的,一旦一个新品出来,对手可以在1-6个月内做出一个反超你产品的竞品,当你辛辛苦苦花钱买来的曝光和种草,一下子被人家的新品收割了,你还没有地方吐苦水。

在产品过剩的时期,产能过剩的时期,不是人们的基本需求没有了,不是人们不消费了。当我们走在超市里,人们依然络绎不绝的在买菜,买日常用品,人们的穿衣住行需求一直不变,变得是产品变得数不胜数,供过于求。对于在拼命做研发和做营销的企业来说,人们不消费变成了他们给自己失败寻找的唯一借口,他们抱怨人口不增长,抱怨对手太多,他们将精力花在如何打败对手上面,他们去对手的作品评论区黑他,去购买对手的产品,恶意发文质疑对手的产品品质,以此来达到削减对手实力的目的,好让用户和流量倾斜到自己的口袋里。

从0到1一书指出,竞争是给失败者制定的,而具有一个独特秘密的创始人,不需要参与竞争。

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也是非常的惊讶,但是仔细回想,用自己身边的案例去代入。我所在公司的起源,就是模仿市场上大公司所用的运营方式和管理方式,我们最初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挣钱,而这个钱能挣多久,没有人去思考。当这个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同行用起来,同时产品极致的同质化时候,拼的就是谁的钱对砸向平台的魄力是不是足够狠。

一样的运作方式,一样的产品,我们两年时间如何取胜?我们的优势何在?几乎机会渺茫。

这一轮竞争,还没有开始,我们就要倒下了,不是败给任何人,而是从始至终都没有创新属于自己的营销价值观。在存量时代,喝汤的人注定是要被淘汰的,跟一个比自己强的,自己所有的招式都了如执掌的庞然大物对抗,结局不言而喻。

说到这里,你该思考:工作这么多年,你拥有自己的东西吗?还是只是照搬上一任岗位留下的工作流程和技巧?你真的在模仿中悟出属于自己的方法论了吗?如果离开当下的公司,你能健康的在其他的公司,站在之前的工作经验基础上,衍生出自己独特的一套系统吗?还是只能继续模仿新的工作岗位?你是否一直在喝汤?知否思考过做一个吃肉的人应该具备些什么?是否考虑过你与其他人的商业区别,究竟是什么?

所以,当一个水瓶拥有再多的创意,想要做再多的尝试,需要的是一处肥沃并且安全的土壤。

我逐渐的喜欢上洛克菲勒,他所信仰并且一直坚持的理念,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知道,原来很多被周围否定掉的想法不是因为我错误,而是因为他们认知不够。我在很多的名人传记中找到了知己,我向往,并且想要接触他们,我坚信,秘密的力量,吸引力法则,会跟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商业周期的齿轮在转动,这一声声巨响,深深的吸引着我,或许我就是齿轮上的一粒尘埃,但任然为能够亲眼看见并且身临其境而骄傲。我在齿轮上奋力的攀爬着,希望能赶上节奏,逐渐看清眼前的一切,当我们不是在顺势而为,我知道做所的努力事倍功半,能够亲身体会,当我愿意15小时泡在公司,当我研究的内容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当我销售的产品不是某个小众客户的精准需求时候,当我日复一日所剪辑出来的作品只有几十播放量的时候,还认为是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的时候......

有人说,赚钱的事情很容易,最初你的战略目标和方向是否清晰?是否是势向所驱?

尽管做自己热爱并且感兴趣的事情,真正伟大的事业是需要源源不断的热情和动力去浇灌。

虽然事业被压制,但是我的内心任然热血澎湃,究竟时间之后将变成一只病猫,还是成为一头蛰伏已久杀气十足的狮子浩浩汤汤的东山再起?

我愿做个长期主义,做个人品牌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愿意倾囊而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