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入职小学六年,从是小学班主任工作五年,至今还在学生管理工作岗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对于如何体现教师权威有一些思考,观点不一定对,毕竟入职尚浅。
班规班纪必须要有,这是一个班能够“生存”下来的基础,在班规班纪中体现教师的权威。班规班纪要建立在校规校纪之下,然后再结合班主任个人和班级的个性加一些自己班的特色。很多书籍中都谈到让学生自行商讨班规班纪,我个人认为大的方面还是需要班主任老师整体把握,尤其是小学生,不完全具备起草班规班纪的能力。在执行班规班纪的中,逐步树立教师的权威。
顾全整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每个班都会有学习踏实,遵守规则,各方面多特别优秀的孩子,其实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班规班纪对他们的约束可以说是很小。在整个班级管理过程中,时刻关注问题学生,关注特别学生才是关键,是一个班运行正常的关键。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后进生,可能是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可能是家庭另有隐情的,可能是心理有疾病……可以说这样的孩子如果都能正常学习生活,是一个班级正常运行的基础。
家校沟通,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要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和家长充分沟通,不仅是工作需要,更是一位教师师爱的表现之一。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在管理学生中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比如,我们班有个孩子每天比较邋遢,甚至有些“吊儿郎当”,充分和家长沟通后,发现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开大车,爷爷奶奶管不住。对于这样的孩子,明显是缺少家长的爱,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应足够关注他,用父母那般的爱去对待他。再比如,班里曾有两个孩子是因为他们各自的父母先后出现事故,不幸遇难,这时候除了关注之外,还需要适时的挫折教育。
教师要严厉,方能权威永驻。演讲中说的最多的是师爱,征文中写的最多的是师爱,各种分享交流中最多的还是师爱。现在也比较流行师生民主、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我始终不敢苟同。从教几年来,发现一个现象,成绩最好的班级是班主任最严厉的,文明习惯最好的还是班主任最严厉的,甚至毕业后能感恩老师的还是班主任最严厉的班。“严师出高徒”不是没有道理的,我想,这也是2020年又重提《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得原因。
爱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很多刚入职的老师,带着“高级”的理论知识,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和学生打成一片,刚开始班级凝聚力空前上涨,久而久之发现,学生却又越来越难带了。这样的老师几乎每年都能遇到,他们不热爱工作吗?绝对不是,他们为了学生可以说是废寝忘食。他们不负责任吗?他们超级负责,把个个学生都当亲人。但这些,为什么最后却变得有点糟糕呢?因为没有讲究方式方法。比如,班级里有后进生,老师特别想让孩子进步,每天不断地鼓励,上课也挑简单的问题留给他,每天甚至放学都要给孩子说一句“加油,加油,你最棒!”他身在五年级,三年的内容学习都不扎实,请问你在鼓励两句有用吗?
灵活多变,避免“玩腻”。在管理学生中,一种教学模式也好,一种班级管理模式也好,都不能总是一成不变,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抗体”。比如,我曾在鼓励学生认真完成数学作业中发放表扬信,如果谁写的全对,很工整两次发一次表扬信。有一天,学生问我“老师,表扬信好干什么?”这个问题把我搞蒙了,这就是中鼓励的方法,随后我施行十张表扬信可以换一次周末去老师家吃饭或者得到一个毛绒玩具。再比如,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当你施行一年两年后,学生也会“玩腻”,感觉发言的总是那几个等等问题。所以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方式方法也需要灵活多变,这样才能让学生永远保持一颗新鲜的好奇心。
以上说是体现教师权威又不全是该问题的回答,也有一些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体会和感悟。不当之处,还需指正。
感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生关ss给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