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边缘的救赎(九)

郑重声明:作品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村中年轻一代不满陈伯“减产”的决定,有人暗中缩小网眼。

李振没有直接阻止,而是邀请他们参与自己的观察项目。

他带年轻人查看红外相机拍摄的麋鹿夜行画面,展示过度捕捞导致鱼群减少的数据,甚至用陈伯的旧渔网与改良网对比捕鱼量。

渐渐地,质疑声小了。阿强更是迷上了生态观察,常帮李振记录水鸟迁徙路线。

雨季来临时,沼泽水位暴涨,李振的小屋面临被淹的危险。

陈伯带着村民赶来相助,用传统“桩筏法”加固地基:将粗木桩打入泥地,再铺上防水竹筏。

李振则指导众人用芦苇编织防洪墙,空隙间填满泥巴与苔藓,既牢固又生态。

暴雨夜,众人围坐在加固后的小屋中,陈伯忽然举起竹筒酒:“李哥,你这书生倒有几分我们渔民的‘泥巴味’。”

李振大笑,杯中映出窗外狂舞的芦苇,仿佛看见自然与人类在此刻达成了某种微妙的平衡。

最关键的转折发生在冬季。

保护区欲扩建观光栈道,计划穿过陈伯家族世代捕鱼的水域。

李振与陈伯并肩站在听证会上,陈伯用沙哑的嗓音讲述祖辈与沼泽的故事,李振则展示红外相机拍摄的濒危鸟类繁殖影像。

最终,栈道规划被修改,保留了核心生态区。

陈伯将祖传的渔网图谱赠予李振,李振回赠一本标注了可持续捕捞节点的电子地图。

图谱与地图的交汇处,恰是人与自然共生之道。

当次年银翅鹬再次掠过沼泽上空时,李振的笔记本上多了一行字:“真正的保护,不在实验室的数据里,而在渔民撒网的节奏、孩童辨识鸟鸣的笑声以及所有人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中。”

暮春时节,沼泽的水面泛起粼粼波光,空气中弥漫着芦苇抽芽的清冽气息。

李振正在小屋前的空地上晾晒新采的香蒲芯,忽见远处河岸升起袅袅炊烟。

陈伯家的阿强跑来喊道:“李叔,今晚渔汛节!村里在河神庙办祭典,陈爷爷让你去!”

李振跟随阿强穿过芦苇荡,只见河神庙前已聚满了村民。

老旧的木殿前,村民们用竹竿搭起祭坛,上面摆满竹筒酒、新捕的鲜鱼,还有用芦苇编织的“河神像”。

陈伯正与几位老者低声商议,见李振到来,招手道:“你懂科学,来帮我们看看这祭品摆得合不合规矩。”

李振目光扫过祭坛,忽然皱起眉头:“这些塑料瓶装的祭酒……河水涨潮时会冲走,污染下游。”

陈伯一愣,村民中也响起窃窃私语。

李振却未停下,转身走向自己的小屋,抱出一捆晒干的荷叶与竹筒:“用荷叶包酒,竹筒当容器,既能防腐又环保。”

他动手示范,将竹筒削出斜口,用藤条绑紧,动作娴熟如渔家子弟。陈伯眯眼笑道:“你这书生,倒比我们还像渔民。”

众人见状,纷纷效仿,祭坛上的塑料瓶渐渐被替换。

夜幕降临,祭典进入高潮。村民们在河神庙前点燃篝火,老者击鼓诵经,祈求河神护佑渔汛。

李振注意到,祭祀仪式中竟有一项“放生礼”——渔民将部分捕获的幼鱼放回水中,口中念着古老的咒语。

他心头一动,想起自己设置的红外相机曾记录下村民放生幼鱼的画面,这与他的“可持续捕捞”理念不谋而合。

祭祀结束后,众人围坐篝火旁分享渔获。

陈伯将一条肥美的鳜鱼递给李振:“按老规矩,头鱼得敬给最懂水的人。”

李振接过鱼,却并未直接食用,而是用随身携带的放大镜观察鱼鳞:“这鱼鳃呈淡红,说明水质清澈,适合产卵。”

他转头对村民说:“若我们划定禁渔区,保护产卵场,明年渔获定会翻倍。”

人群中有人嘀咕:“禁渔?那我们喝西北风去?”

李振却指向河神庙的祭坛:“你们放生幼鱼时,不也盼着它们长大吗?生态保护与丰收,本就不冲突。”

就在此时,阿强突然指着远处惊呼:“快看!银翅鹬群!”

果然,数百只银翅鹬如碎银般掠过水面,翅膀在月光下泛着粼粼波光。

村民们的惊叹声中,李振拿出红外相机,将这一幕记录下来。他转身对陈伯说:“我们何不在祭典中加入‘观鸟祈福’?让这些候鸟成为河神的使者,提醒我们守护家园。”

陈伯沉吟片刻,击掌道:“好!明年渔汛节,咱们让银翅鹬当主祭!”

祭典尾声,村民们在河岸放飞用芦苇编织的“河灯”,每盏灯内都嵌着李振提供的LED灯,既明亮又不污染环境。

李振的竹筒酒在篝火旁传了一圈,他仰头饮尽,忽然听见陈伯低声吟唱起一首古老的渔歌,旋律如水流般悠远。

他闭上眼睛,感受着歌声与沼泽夜风的共鸣,仿佛听见千万年来,人类与这片土地交织的脉搏。

次日清晨,李振在笔记本上新增一页:“渔汛节的火光,烧掉了科学与传统的隔阂。当河灯的微光与银翅鹬的银翼同时照亮夜空时,我忽然明白——生态保护从来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人与土地共生的仪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郑重声明:作品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三个月后,一篇题为《论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干预阈值》的论文在学界掀起波澜。 文中...
    底石阅读 73评论 0 14
  • 郑重声明:作品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王建国瘫坐在椅子里,手指还保持着拍桌的姿势,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周芸盯着桌...
    底石阅读 93评论 0 16
  • 郑重声明:作品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但现在,母鹿的气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类浓重的体味,它眼圈儿湿了。它知道,...
    底石阅读 197评论 0 22
  • 郑重声明:作品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他设置的红外相机陷阱也遵循“最小伤害”原则——用藤条编织活扣,猎物挣扎时会自...
    底石阅读 114评论 0 18
  • 郑重声明:作品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李振站在雨幕中,雨水顺着他的帽檐滴落,打湿了他的制服。 他望着幼鹿最后的挣扎...
    底石阅读 456评论 2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