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力——没有行动的世界,只是个概念

一,行动的先导,清晰

做一件事,如果你花了5分钟思考,你可能需要55分钟来行动。

比如,你去旅行,如果说走就走,等到了旅行目的地,可能有一大堆问题等着你,比如,住哪里?怎么吃饭?先看哪些景点?交通路线怎样?乘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你在行动前,用来准备的时间越短,你在后续行动时,可能用到的时间就会越多,这就叫知易行难。

有没有办法让行动办得容易呢?

有。

还拿旅行这个事来说,你花足够多的时间,做好详细的攻略,预设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提前联系了吃、住、行、玩相关企业,那么,你的旅行就会格外顺利,这就叫知难行易。

实行上,行动的困难就在于模糊,只知道个大概,是很致命的,你没有做好旅游攻略,就不知道先去哪里,后去哪里,哪里有你必须要打卡的网红景点,你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把事情搞清晰,是行动的先导,清晰力就是行动力。

那么,什么是清晰力呢?

就是把你的行动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

比如,你跑步,就要事先规划好什么时间、什么路线、用什么配速、什么穿戴装备,练习频次等等,以及跑步健身的效果如何检测。

再比如,阅读,读什么书、每天读多少页,读多长时间,占用哪个时间段,怎么检验读书效果等等。

再比如,写作,你要清楚写什么样的主题,素材来源,文章结构等,包括文章的筋(价值观)、骨(结构)、肉(行文技巧)、皮(语句)的要求。

所以,行动力的先导是清晰力,搞定复杂工作的绝招是把问题写下来。


二,行动的回报,“傻瓜”

行动前做攻略,固然十分重要,但一直停留在攻略阶段,也会丧失行动力。

没有行动,再好的干货,也成了“鸡汤”。

许多成事的人,都是在只有一个大概方向的情况下,就开始行动了,这样说好像与前面讲的清晰力相悖,其实并非如此。

清晰力就是行动力,清晰这个动作,并不只是存在于行动前,而是在行动的整个过程都有。

处在下一个认知层次的人,往往看不到上个层次的风景。

你走到山脚,才能看到半山腰的风景;走到山腰,才能看到山项的风景;你登上山顶,才能看到整座山的风景。

所以,这个世界,往往会奖励那些先干起来的“傻瓜”。

有些问题,你不去行动,是永远无法看清楚的。


三,行动的“顽疾”,“道理都懂,就是不做”

怎样破解这种“懂得真多,就是不做”的现象呢?

直接去做!

你有两种内容的学习,它们的认知闭合回路是不一样的。

一种是技能学习,比如开车,画画,做饭等,它们的反馈回路是:

技能学习——知道(记住了所有操作要点)——(经过大量练习后)做到——(正向反馈)技能学习

另一种是认知学习,比如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它们的反馈回路是:

认知学习——知道(记住了所有的原理和内容)——(正向反馈)认知学习

技能学习是做到回路,知道后必须经过反复练习,直到做到;

认知学习是知道回路,知道后就已经完成了正向反馈,不练习,不行动,你以为你能做到,真到事上,你就会发现,事情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


结论:

1,行动的先导,是清晰,清晰力就是行动力;

2,清晰力不只行动前需要,整个行动过程中都需要,行动力的心法就是边干边清晰;

3,“道理都懂,就是不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知道当成了做到,还一种是不愿意行动受挫,不行动就意谓着不失败,应对办法只有一条——直接去做。

读书学习的最高标尺是改变。懂一百点,不去行动一点,你永远不会得到改变,改变一点胜过知道一百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