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佐藤学如此定义学习:所谓学习,是与作为教育内容的对象世界(物)的接触与对话,是与在此过程中发展的其他学生的或教师的认识的接触与对话,是与新的自我的接触与对话。

学习是通过创造世界(认知的实践)、人际交往(交往的实践)和完善自我(自我内在的实践)这三种对话性实践而完成的。即“学习的三位一体论”。

了解学习的概念,再来看我们要学习的课程,课程是“学习的轨迹”,也是学习的“履历”。“创造课程”可通过三种活动来进行。一是学习经验的“设计”,二是创造学习经验的“教室实践”,三是对这种学习经验进行“反思和评价”。核心当然是“教室实践”。

作为老师,课程对于我们来说更多是被动的接受,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参,这样的教法可能比较有安全感,不会错,但是也不会有太多创新的东西。而统一的课程是否适合我的学生,我们可能也没有太多思考,就觉得无论怎样,得按教材教。

佐藤学并不赞成这种教法,还是鼓励我们还是要“创造课程”,创造适合自己学生的课程。

若能创造自己的品牌课程,那势必需要超强的实力,丰厚的积淀,别出心裁的创意。好的课程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的发展、学生的不同而有所调整,这样的课程应该是在变化中发展的。

我曾经想要整理我的作文课程,在2019年我觉得我的作文教学成系统了,对于高三的孩子们来说高效提升,当时的我自信而笃定,可是再带2022届学生时,发现我的课程不够万能了,没有想象中的高效了,方法脱离实力,难以伪装太久。我只能又从基础抓起,一点一点调整。

然后,我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课程是得有的,但是会根据学生的变化课堂的生成而有所变化,这也许就是学习的中心“课堂实践”的重要性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从15...
    橄榄树张悦芊阅读 907评论 0 2
  •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奋斗终生,当你不在局限于自己的小小私欲时,而是为了帮助别人改善别人的生...
    荀遇川阅读 1,793评论 0 0
  • 每一个人一出生就如一张白纸,要填涂增加创意去改造才能吸引眼球有价值。 所以学习可以给我们带来知识的营养,让一个...
    章好阅读 799评论 0 0
  • 这段时间,我总结了学习政治哲学之后的收获,或者仅仅只是对那些深邃哲学家们思想的看法,于是读到文章的朋友就问到一些问...
    锦焱阅读 2,980评论 23 29
  • 所谓作家,就是比起其他人,写作对他们来说更难的那种人。——托马斯 曼 第一次读到托马斯曼的这句话,我有些迟疑...
    夜凭栏阅读 23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