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学生能沉下心来读书、思考,能围绕关键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小组合作有序又有效,同学间能互相倾听,教师能真正走到孩子们中间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探讨,关键处的指点让孩子们豁然开朗。课堂上没有学生因为害怕说错而畏惧发言,每位同学都因为自己为团队提供了一条思路而高兴,每个人都能根据他人的发言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补充自己的想法。学生们养成了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并有一边听一边记笔记的能力,能用关键词记录教师讲解和学生分享的内容。课后,能及时整理笔记,并在学习优秀同学的分享后及时补充自己 的笔记内容。理想的语文课时课堂上所有人积极思考,大胆表达,不断进步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课后,孩子们在认真交流课堂笔记,及时修改自己的预习清单,讨论课外阅读。每个人都能在班级内找到自己阶段性前进的伙伴,朝着优秀不断向前。
学生们在大量阅读后,不在单纯地在班级内和同学们交流,也借助老师搭建的平台为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去讲故事。五年级上学完民间故事单元后,学生先完成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再在班级内交流,接着让孩子们自由组成小组(3-4人)去和低年级班主任沟通,找时间为他们班级的孩子讲故事。得到批准后,在约定的时间内,提前去班级布置黑板,写上故事的名字,讲故事人,时间。一个同学复杂拍照,讲故事班级班主任帮忙录像,一个同学帮忙维持纪律。有的小组还邀请其他同学排了小话剧去班级展示,孩子们很喜欢。这种实际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是我看中的。通过多个小组的反馈,他们发现了,上午去讲故事孩子们注意力集中,互动好;下午大课间时效果不好,因为这时许多低年级孩子犯困了,再加上外面的广播声音太大,影响听故事效果。多数小朋友喜欢互动式的讲故事方式,更喜欢表演型的故事,干巴巴地讲他们不喜欢听。为了吸引他们要主要讲故事时的语气、语调、表情等等孩子们的这种
这样的课堂需要教师专业知识过硬,熟悉教材,精心备课,并懂得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了解班级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知道设计怎样的问题能够吸引他们认真思考,激发他们激烈地讨论。
我们语文课上的整本书阅读不是死读书,而是这样的转化方式的与不同年级孩子的交流或讲故事。
我喜欢也愿意为孩子们提供多种形式的展示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在不同的场合,根据需要及时提取、灵活运用。
我也希望他们像我一样把每一天做过的事情都记录下来,从最开始的流水账般的记录到后来的精彩记录,让书写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记录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学着合理安排时间,学着针对自己的不足及时想办法弥补。而这种暮省的习惯将让他们受益终生。
我希望借助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更让他们成为爱生活、爱自然,爱阅读,爱交流、爱书写的活生生的人,拥有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