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青菇凉
昨天晚上和爸爸视频,发现他变老了。
他眼睛虚眯着,眉毛也淡落了下来,但是昨天他好开心。难得见到一脸的严肃洋溢出灿的微笑,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矫情了一把,眼泪花花的跟他聊着生活的琐碎;吃的好不好,睡眠怎么样,干活儿累不累,休假如何。就这样不知不觉聊了20分钟。时间不早了,已是深夜10:30,我叮嘱他快睡觉了。
躺下心中好温暖,特开心,此时妈妈一直分享她和外婆的照片……都笑的那么甜,流出满满的爱。真好,身边的人健在,并且开心;这么多年最有温度的莫过于此了。从小不知道家庭和睦相处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好好说话是什么感觉,不知道的太多了……如今长成今天的我已经很幸运。
第一次做父母,哪里来的及去学习和完善如何经营一个家庭和抚养孩子的成长。只不过是吃饱穿暖,供你读书学习,至于能不能考上好的学校就看自己了。父母夜以继日的拼命工作,也只得以养活我和妹妹长大,尽管他们拼尽全力,也不懂如何在成长的时候除了养活我们的肉体还有那充满爱与希望的心灵。
爸爸小时候自己照着书写大字,学画画,经常给人写对联。骑自行车能玩山地漂移,别提那时候可调皮了。因为童年时期的闹饥荒和农业社大锅饭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使得每况愈下行医的太爷爷不太喜欢我爸爸:再则年事已高、只培养了我大伯去进修读大学,结果我爸爸成了实实在在的农民,大伯是家乡有名的中医,这差别待遇,便是一辈子。
后来爸爸在银行上班的,因为改革,说我爸爸学历不够,不能参加公务员审评,给解雇了。这个时候爸爸才20岁。从此爸爸每天都在地里干活,但是床头总会放着各种类型的书。在我小学时我看完了所有除了政治军事类型的书籍,我看不懂的正是爸爸最爱看的。
妈妈的性格刚烈,直爽但又随和。爸爸性格柔和沉稳但又严肃。他们性格的差距导致了一辈子的爱恨纠缠,世故与自我,对立又伤害。快要60了,从嗷嗷待哺到步履蹒跚,青丝变白发;我看见的,我看不见的,我能感受到的,我所理解的他们,无论如何,只要他们笑了我就很开心,那是小时候需要感受的温暖……
所有的大人,曾经都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小王子》
这几年经常我会和爸爸妈妈分别视频,聊聊家常,闹闹嗑。有时候他们都忘记了身份,竟在我面前撒娇起来。我很享受这种待遇,真好,该有的样子时隔几十年后表现出来……他们老了,越来越像孩子。本来他们就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