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话开尽更无花。”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另两个是:花中之魁—梅花;花中之王—牡丹。)被称为:凌霜绽妍。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
菊花在植物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又叫:九华、黄花、帝女花。品种已达千余种,式样繁多,像安徽亳县的亳菊(白菊花)品质最佳,其次河南怀菊,四川中江的川菊,浙江德清的德菊等等。
从宋朝时期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秋菊盛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者众多,因而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人们爱菊花,更爱它丰富各异的色彩。白,似冰清玉洁;黄,娇而不艳,或红或紫,都显得那么沉稳而浑厚。它的花姿奇特,有的像仙女般飘若浮云;有的像含羞的少女般娇若惊龙。
我国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们,都爱以菊花为题吟诗歌唱,如唐代李商隐的“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笆色,罗舍宅里香。”宋朝韩琦的“莫嫌老圃秋容淡,犹看黄花分外香。”
中国是菊花的故乡,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历史上的国际文化交流,也把这一名贵花卉相继传到了国外。唐宋时期,菊花经朝鲜传到了日本,明末清初传到了欧洲。
菊花除了观赏性,它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夕餐秋菊之落英”,当时人们就已经将菊花当做蔬菜食用了。还有一种药菊,它的花是清凉药,味寒,甘苦,清热解毒,明目平肝。据说,菊花枕,对高血压、头晕、失眠有较好的疗效。
在中国,还有不少地方有食菊花的习俗。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是入肴之佳品。
菊花受到人们的爱戴,是和它那高雅傲霜的品格分不开的。菊花代表着明士高洁的品行与卓尔不群的风范。从它的花语就知道,它清净、高洁、长寿、吉祥。
那么,中国的清明节扫墓时,人们主要选择以菊花为主来祭拜这是为何?纵观历代文人墨客,对菊花都是赞美、歌颂,没有一处写有菊花作为哀悼的诗词。
其实,菊花的哀悼含义,应该从借鉴国外而来。很少有人意识到,用菊花扫墓如同用玫瑰花表达爱情一样,主要受“西俗东渐”的思想影响。“西俗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的习惯、习俗逐渐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的学术思想的传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甚至是民俗文化都发生了变化,西化色彩越来越浓厚,传统节日也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发生变化。
而更少人知道,菊花是从中国遍及全世界的。在欧洲,菊花栽种最多的地方是墓地,因而欧洲的传统文化认为,菊花是墓地之花,如果做客或送人的话,此花是万万不可携带的。在拉丁美洲,菊花被称为“妖花”。由此可见,其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了。
有消息报道,中国的菊花大量出口日本,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日本国内供不应求。
日本平安朝初期,皇室乃至公卿贵族和文人雅士都大力推崇菊花之美。当时,日本也派出许多使者来到中国学习,了解到菊花的吉祥寓意、中国人对菊花的喜爱及赞美,于是这些精髓都带到了日本去。我国的重阳节在日本又叫菊节,在这一天,皇太子率领诸公卿臣撩拜天皇,君臣共赏菊花、饮菊花酒。10月,天皇再设残菊宴,邀群臣为菊花践行。也许日本皇族族徽上的菊花便是此时镌刻上去的吧。
菊花成为了日本皇室尊贵的象征,因此,菊花被定为日本国花是深受皇室观念影响的。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写道:“菊花与刀,两者构成了同一幅画”。菊与刀,看似水火不容,实则相依为命。对于菊与刀意象的把握,对于日本名族心灵史的挖掘,举起刀杀或剖腹,放下刀赏菊,如此截然不同的意境,不过是日本人民族性格的两面。
而中国对菊花的诠释,与外国迥异。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层含义,一是高尚的气节;二是吉祥长寿。菊花以它凌霜而放、西风不落的傲骨和其“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气度,被赋予了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
另外,菊花开放在九月,“九”是单位数中最大的数,被称做“至数”、“阳数”,因而菊花与九九双阳相叠的重阳一样,被赋予吉祥、长寿的意思。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是为了食取菊花的保健功能,以达到健康的目的;“悠然见南山”也照应了“寿比南山”之意。
可见,古代是以菊花祝福或赞赏活者,而随着“西俗东渐”的影响,使人们的观念有所改变,将菊花用来悼念就是一个例子。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雪。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