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收到一个妹子的留言,觉得非常具有代表性。
“香姐,我是因为最近好几位网友都向我询问康复经验,我又没有能力帮助他们,而且身边好多重点高中的孩子都有些恐惧上学和考试,甚至还有班主任向他们推荐我,我哪有这个能力呀”?
“我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且最近有好几个做直销的亲戚朋友找我,甚至替我先垫资,我拒绝又被说这么好的机会都不去珍惜,不去做,也是帮别人变漂亮又省钱,也是一种美德,说我整天朋友圈发的都是什么心灵鸡汤,让我感觉很难受”。
“再加上爸妈因为一件小事吵得厉害,双方向我诉苦,我也不知怎么的就得罪我爸爸了,我爸爸拒绝跟任何人说话,让我很担心,感觉自己总是好心办坏事,放假了,在家待着,感觉自己都像个废人了,不想跟任何人说话”。
“我爱人陪孩子们玩烟花,我在网上看到好多在阴井盖边放烟花爆炸的视频,我让他们到旁边去,我爱人偏偏不去,我脑海里就出现了被大火烧伤了的二舅面目全非的样子,所以情绪就激动起来了。幸亏女儿安抚我了”。
“没事啦,放心吧!”
谢谢妹子的信任,跟我分享她的真实体验。可是,真的如她所说,没事了吗?
从她的这段话里,我看出了三个问题,她需要突破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成长的卡点。
第一,把自己当成了拯救者,其实,没人需要我们救。背后是想证明自己。
尤其是刚刚走出抑郁症的人,以为自己康复了,就可以帮助别人了。
事实上,成长的路,还很长。
就如打仗。我们在战场上跟敌人拼命,一定是费尽力气,虽然战斗结束了,但我们也是元气大伤。
大病痊愈,我们需要的是保存自己的实力,好好养身,养心,继续补充能量,以便应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事情。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抑郁症康复的人,只是对抑郁症的问题有所了解,有些经验,可不是心理咨询师,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问题,心里担忧焦虑时,恰恰是我们自己内心问题的投射:我们不允许自己这样,才不能接受别人真实的样子。
拯救者心态的背后,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需要,而不是别人的需要,是想证明自己的表现。
曾经,在做公益事业之初,我也有过这样的心态。如今,我已能够平静面对别人的求助,懂得了拒绝,懂得了尊重自己的成长速度,也尊重别人的成长速度。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学会爱自己。
正如蒋亚新老师的解读:
“真正的看到,是不带好恶,不带评判,不带指责,不带期待,就是如是呈现着对方,呈现对方本来的样子”。
“就如同看到了一棵流着眼泪微笑的树,带着自己期待的树......你并没有要求对方是一朵花,对方呈现的是树,你看到了那样的树,你没有任何想法的看到,没有任何对抗的看到,没有任何期待的看到,于是你最本真的感受会流淌出来,你会心疼,你会接纳,你会包容,你会理解,你会懂得……”。
“不管对方说什么做什么,你都看到那是一棵流泪的树,如同你看到自己是一朵微笑又哭泣的花儿一样,于是你的内在只有如是的看到和生命最本真的感受……”
“那各种感受的内核就是慈悲和爱”。
第二个问题,界限不清。
人生三件事:自己的事,改变; 他人的事,尊重; 老天的事,接纳。
爸爸妈妈的事,也是别人的事; 朋友的事,更是别人的事。别人的嘴,爱说啥说啥,我们管不了,我们只能做好自己。
不做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自己的功课,让他们自己去做,我们只管做好儿女的那一部分,就好了。
爸爸妈妈吵吵闹闹,也是他们的功课。吵闹并非都是坏事,如果夫妻之间连吵架的力气都没有了,才最可怕。
无话可说才懂得,沉默比吵闹更可怕。
关于亲密关系,蒋亚新老师的分享:
亲密关系中呈现问题并不可怕,而且在关系一定会有此消彼长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呈现,不是洪水猛兽,不必避之唯恐不及,相反,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彼此从封闭中走出来,借助问题,建立真正的连结。从这个意义上讲,亲密关系包括亲子关系都是一种共修关系,父母和孩子都借助彼此来成长自己。
亲密关系又是一种慈悲的关系,因为有强大的爱作为底盘和依托,反而可以承担因为各种问题带来的冲击,通过剧烈的冲突甚至对抗,让双方都更加看到彼此,由此产生真正的亲近和亲密。
亲密关系也是一条可以破除小我的路径:当亲密关系的双方都坦诚脆弱,供奉真实,袒露整体,亲密关系就可以破碎判断和坚固的自我想象、自我防卫,爱的阳光就会照进小我的城堡。
亲密关系还是一条突破无明进入心灵的路径:我们因为从小到大的教育,所被灌输的,所经历的,都会割裂我们一体性的连结,我们看不到自己,也看不到别人,借助痛苦的事件,我们可以有机会去看到彼此。很多痛苦的产生就是因为我们彼此看不到听不到,我们用头脑看,用头脑听,借助问题,我们可以转化固有的分裂僵化模式,进入心灵的层面,用心灵的眼睛去看,用心灵的耳朵去听,于是你听到了一个生命在说。一个生命在你面前,一个和你一样的生命在受苦,在顽强的生活……于是你要的慈悲和懂得就在那一刻于你的心灵深处涌现……
第三个问题,情绪管理还不到家。
微信里看到的视频,引发了自己过度担忧;劝亲人无果,又引发了潜意识的创伤体验。需要好好疗愈下。
女儿在这里,又充当了自己妈妈的角色,可以看到,孩子的能量,并不比我们差。
正如妹子自己坦言:“我女儿昨晚担当了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惊喜地发现她好有智慧。”
我的这个过程,就是诊断的过程,当然,还不是最专业的,只是我目前能做到的。
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就在这里。帮你把潜意识里的东西,提到意识层面。
看到,就是改变的开始。
殷炳莲,笔名涵香,郁金香阳光会特聘记者。70后,山东省诸城市作协会员,21世纪新锐作家网新锐之星,郁金香公益联盟成员,潍坊郁金香阳光会会长。著作有康复故事书《回到人间》发表。
微信号:Y22239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