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基层长篇纪实小说] ( 续篇111)
水竹凹
作者:蒋春木
111、扶摇应借力
小年刚过,水竹就开始造势了。
他知晓“势者,因利而制权也”的涵义。“扶摇应借力,桃李愿成阴”。
要实现心中的梦想,就必须要造势,先从整治环境入手,从外部创造“可胜”的条件和时机。
那天,他召开了第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并让三婶通知村里十几个“管事”的村民也参加了会议。
他在会上重点强调、布置了三件事情。
一是植树造林。凡是房前屋后,只要有空闲的场地,都要栽植果木、园林树,不留一块露天地。但不得用水泥、砂石硬化。
村内的公共场地按规划建成微小型公园、花园。
农户前后院的绿化由各家自行栽种,村内道路两边及公共场地的绿化由农场负责。
二是整治环境。室内、外,院内、外,村内公共场地,进行全面的清理、整治。
农户家里的草堆、柴禾放在指定的位置,其它的杂物全部清除。
三是老房整修。对过去的老旧房子,逐个进行维修加固。但是,必须要“以旧修旧,恢复原样”。
仍在住人的,全部搬进新房,把老房子腾出来,清理掉所有杂物,摆上老旧家具和旧式生活用品。
为此,会议确定村内专门成立三个小组。
绿化组由一名长期在外做园林工程的水兵带几个人负责;整治组由三婶带几个年长的人负责;维修组由村里七、八个木瓦工负责。
同时,水竹让水平和水虎对老旧房屋逐户登记造册,用木板刻制成毛体红色标牌。
他要求“以后要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老旧房产”。
他强调“不要让客人感觉到城市的气息”、“越土越好、越自然越好、越贴近生活越好”。
那次会议之后,小山村人立马行动了起来。
三个家庭作坊的户主,每户主动赞助了一万元,交给了村民代表。
村里三、四户篾匠、六、七户手工织品的妇女,以及家里条件较好的农户也纷纷捐款资助。
会后几天时间,村里收到村民的捐助款达到六万多元,全部用于了村内绿化植树。
水竹和三婶每天在村里转来转去,指指点点,与村民们交头接耳。
有好几个老旧房子,后期铺成了水泥地面,维修组直接砸掉了,铺成砖块,或是保留原土地面。
对几个已经倒塌的旧房子,维修组把材料拆了下来,用于修补其它的老房子。
还有几个土坯毛草房,水竹特意让维修组做了精心的维修,保持了原有的风貌。
村民们看到农场栽的树全是粗大的果、木林,有的干脆把栽下去的小树苗拨起来,也换上了成材的花果。
不少农户庭院十分宽敞,原来为了晾晒五谷杂粮,铺成了水泥地面,现在村里有了晒谷场,他们自发了将水泥地打掉了,改造成了园林庭院。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小山村的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
农场里粗壮成片的果、木树悄然林立。
村内道路两边间隔栽种了桂花和桃树,公共场地改造成了微型、自然的村心公园。
二狗子的鱼塘及圩区内大小池塘、主支干道两边都栽植了垂柳和果木、行道树。
小山村内到处都种植着花草果木,看不到一处乱堆乱放的杂物。稻草、柴禾也整齐的堆放着。
各家各户的室内外打扫的清清爽爽,连厨房的灶具都摆放的整洁有序。
原来的老旧房子,全部挂上了保护标牌,上面标注着房产主人和建设时间。
村内的几十棵上百年古树也挂上了保护标牌。
老房子外面既保持了原样,又翻修的整整齐齐、安全牢固,房间内收拾的干干净净。
村里原来有几户老房子住着人的,也主动搬进了新房,让出了老房。
村民们利用走访亲戚,带回了不少的老式桌椅、生活用品,摆放在了老房子里。
就连以前给亲戚朋友带走的,水竹凹村传世的竹器用品,也有不少又拿了回来。
水平和水虎把从网上搜购的毛主席肖像,和那个年代红色正面的宣传画,分散到每家每户。
水竹交待老房子一定要张贴,正堂挂一张毛主席肖像,房子里贴一、二张红色画图。
他在小山村里四处转悠着。很快发现不少农户,堂屋的中堂也换上了毛主席肖像。
老房子收拾的清清爽爽,摆放着八仙桌,配着四个长条凳。正堂悬挂着主席像和一、二张红色年画。
家里有几间老平房的,村民们自觉的仿照农场的土坯草棚,配置了架子床、脚踏等旧式家具和用品。
水竹转了几次后,他感觉到了那个年代的气息了,感觉到了儿时的味道了。
他想着,自己的十几堂课没有白上。
现在的乡亲们,不仅知道为什么,也知道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