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主要写三毛这个流浪儿童在旧社会被奴役、被欺负、被凌辱、被残踏的悲惨遭遇。描绘上世纪旧中国人民生活的疾苦和不屈不挠精神。 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 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
三毛是一位孤儿,一个人在外孤苦伶仃很可怜。三毛却还常常做好事,可总是得不到好的回报。
有一次是一个小女孩走路不小心摔倒了,三毛看到后连忙上前去搀扶,因为摔疼了,小女孩“哇哇”的哭声引来了她的妈妈。那个阿姨以为是三毛欺负她女儿,不分青红皂白就对着三毛破口大骂。三毛看着母女俩离开的背影,只能忿忿不平。感慨世界上真是好人难做呀!
有一天,三毛在路旁拾到一个钱夹,好心的三毛把它交还了失主,而失主反诬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顿。
流氓爷叔见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坏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爷叔利用时,宁可饿肚子,也不再乾爷叔教他的坏事。
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撕破华服,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三毛的故事已经永远地沉淀在无数人成长的记忆中,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三毛依然会带给我们许多宝贵的东西,让我们体验苦难和不幸,也学会同情,学会关怀和珍爱。
《三毛流浪记》所描述的三毛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了解过去,了解历史,却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一份答卷。因为了解过去,了解历史可以让成长的脚步更沉着、更坚实,可以让视野更宽广,心胸更博大。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新鲜的空气,灿烂的阳光以外,更需要通过了解三毛在旧上海的种种遭遇,体察旧社会广大城市流浪儿童的不幸命运的冷静的思考,得到心灵地安慰。
1927年,张乐平在家乡反对军阀迎接北伐军宣传队作画。1929年,开始向上海各报纸投稿。30年代初期,经常在《时代漫画》等刊物上发表漫画作品,逐渐成为上海漫画界较有影响的一员。 年轻的张乐平成了上海滩上颇有名气的三位专职漫画家之一。社会日报、时代漫画、时代画报、新闻报、新闻夜报、现象漫画、独立漫画、上海漫画、中国漫画、漫画界、漫画之友、牛头漫画、群众漫画、泼克、电影艺术、美术杂志、论语、多样文艺、青青、立报等等,上海的报章杂志上都刊登有张乐平的漫画作品。
电影《三毛流浪记》根据张乐平创作的同名漫画改编,通过孤儿三毛在旧上海的种种遭遇,展现了旧社会广大城市流浪儿童的不幸命运。影片于1949年4月1日开拍,摄制进入尾声时正是上海解放前夕,社会局势不稳,摄制组决定停机,保存好全部胶片,全体人员分散隐蔽准备迎接解放。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三毛流浪记》恢复拍摄。 创作人员日夜加班,昆仑公司动员多位导演帮助他们进行后期制作。为了抒发欢庆解放的欢乐心情,剧组补拍了三毛参加庆祝解放大游行的结局 。这也使得该片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部跨越了两个时代、拥有两个结尾的影片。
张乐平被誉为“三毛之父”,是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妇孺皆知,名播海外。另外,他也是女作家三毛(陈懋平)的干爹。
《三毛流浪记》为什么经久不衰?因为它有益于人们的心灵。柯灵先生在香港版序言中写道:“《三毛流浪记》是一部很有趣味的小人书,也是一部给成人看的警世书。三毛身上,背负着沉重的历史阴影,也带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向世界呼唤和平,呼唤公正,呼唤仁慈,呼唤同情,呼唤人道,呼唤文明!”所幸的是,三毛不单只是流浪,他始终与时代的脉搏同步。在上个世纪的作十年代,三毛已经是个爱科学、学法律的孩子了。张乐平先生生前曾说,三毛是他献给全国少年儿童的礼物。我们希望三毛不断有新的故事告诉热爱他的读者,成为孩子们永远长不大的好伙伴。《三毛流浪记》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和关爱。真实反应了旧社会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 艰辛悲苦的三毛是旧社会的牺牲品,影片中他高兴的抱着 大鱼,在自己头上插根草棍的样子尤为可怜,他的生活只有饥饿和寒冷,只有压迫和挨打,是中国漫画的一个不可超越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