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百喻经第五天----煮黑石蜜浆喻 、说人喜瞋喻、杀商主祀天喻

煮黑石蜜浆喻   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来至其家。时此愚人, 便作是想:“我今当取黑石蜜浆,与此富人。”即著少水用置火 中,即于火上以扇扇之,望得使冷。旁人语言:“下不止火,扇之不已,云何得冷?”尔时众人,悉皆嗤笑。其犹外道,不减烦恼炽燃之火,少作苦行,卧棘刺上,五热炙身,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徒为智者之所怪笑。 受苦现在,殃流来劫。  

煮蜜浆希望早早冷却下来,“下不止火,扇之不已”,终不得冷。修行之人,不减内心烦恼邪火,却指望肉身的苦行而得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现在身体受苦,将来灵魂遭劫。不撤釜底薪,怎止锅中沸?不灭心中火,何来静如水?

说人喜瞋喻   过去有人,共多人众,坐于屋中,叹一外人德行极好,唯有二过:一者喜瞋,二者作事仓卒。尔时此人过在门外,闻作是语,更生瞋恚,即入其屋,擒彼道己过恶之人,以手打扑。 旁人问言:“何故打也?”其人答言:“我曾何时喜瞋、仓卒?而此人者,道我恒喜瞋恚、作事仓卒。是故打之。”旁人语言:“汝今喜瞋、仓卒之相即时现验,云何讳之?”人说过恶,而起怨责,深为众人怪其愚惑。譬如世间饮酒之夫,耽荒沉酒,作诸放逸,见人诃责,反生尤疾。苦引证佐,用自明白。若此愚人,讳闻己过,见他道说,反欲扑打之。

这个故事很有画面感,一个气势汹汹的人,用他喜瞋、作事仓卒的行为,证明了自己的喜瞋、作事仓卒,纵然他“德行极好”,也还是闻过则怒,大打出手,连给自己转圜的余地都不留。说起来闻过则怒应该是大多数人的通病,我自己便是如此,大打出手不曾有过,反唇相讥那是必须的,现在想来真是话无好话,最后一定是不欢而散向隅而泣。设想如果此人只听到“德行极好”的评价呢?他一定会心生喜悦,行事平和,连带着对那个道己之善的人也爱起来,可见坚持背后说人好话,自留功德在人间呢。当然,闻过则喜又会怎样呢?让子弹飞一会,给自己一个机会看一下自己的内心,自己到底在意的是什么呢?是事情本身还是背后的意义?

杀商主祀天喻  昔有贾客,欲入大海。入大海之法,要须导师 然后可去。即共求觅,得一导师。既得之已,相将发引。至旷野 中,有一天祠,当须人祀,然后得过。于是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属,如何可杀?唯此导师,中用祀天。”即杀导师,以用祭祀。祀天已竟,迷失道路,不知所趣,穷困 死尽。一切世人,亦复如是:欲入法海,取其珍宝,当修善法行, 以为导师。毁破善行,生死旷路,永无出期。经历三涂,受 苦长远。如彼商贾,将入大海,杀其导者,迷失津济,终致 困死。

三涂:涂,同“途”三途,即火途、刀途、血途,应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是由于身、口、意诸种恶业所招致堕落之处。

商贾将入大海,却杀了向导,最终“迷失津济终致困死”,且不说他们面临怎样的考验,单说他们在做出决定的时候,一定全然忘记他们找向导的目的是什么了,当然也一定不曾想过没了向导他们的结局会怎样,终于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想到佛法的海洋中采取珍宝的人,自然要勤修善法做向导,如果毁破善行,自然生死旷路,永无出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煮黑石蜜浆喻 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来至其家。时此愚人,便作是想:“我今当取黑石蜜浆,与此富人。”即著少水...
    jn_2017阅读 1,144评论 0 0
  • 煮黑石蜜浆喻 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来至其家。时此愚人便作是念:我今当取黑石蜜浆与此富人。即着少水用置火中。即...
    宁静__致远_阅读 1,033评论 0 2
  • 12、煮黑石蜜浆喻 想要把冷却后的黑石蜜送人,却把黑石蜜置于火上,再用扇子扇,怎么能达到希望的效果呢?要做成一件事...
    李学梅_a038阅读 910评论 0 0
  • (一二)煮黑石蜜浆喻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来至其家。时此愚人便作是念。我今当取黑石蜜浆与此富人即着少水用置火中...
    大补丸阅读 1,878评论 0 5
  • 煮黑石蜜浆喻 其犹外道,不灭烦恼炽燃之火,少做苦行,卧棘刺上,五热炙沈,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徒为智者之所怪...
    自在的天蝎阅读 1,08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