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趣事四
在工作后不久,遭遇了职业的倦怠期。在困苦时,遇到了一个专业的学习平台,遇到了一群人,共读了一些书,甚是有趣。
那时读的书有两类,一类是教育学的,一类是哲学的。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认识到背景知识积累的重要性,知道了大自然的教育或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知道了教育要从人的地位出发的真实含义。读读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知道了教育的发展过程,浪漫精确综合的反复前进。
读《教育人类学》,了解了危机和遭遇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读杜威的《民主与教育》,了解了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关系。说实话,在读杜威时,还有很多概念理解不透。
基于这些教育的底层逻辑的构建,让我现在能较为淡定的看待孩子的教育内卷问题。更能把学生看成教育的主体,而不单是教育的对象。
还体会到的乐趣是对哲学的学习。
当时选课,我选了难度最大的课程,共读《大问题》。在共读这本书时,是需要一定哲学基础的,也就是需要西方哲学史的基础,而当时我是没有读过的。
虽没有前期的基础,但我认真研读《大问题》的原文,加上老师提供的辅导材料,帮助我快速的进入到哲学的话语体系。
知道了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康德哲学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的三大批判,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休莫的怀疑一切,黑格尔对革命的期待,从西方哲学引申到中国哲学。
哲学,是思维的高峰。
在跟随这些哲学思想发展时,就见证了一座座思想的高峰,感叹这些先哲达到的思维的高度。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改变了我认识世界的方法。
一直认为,世界的运作,都是遵循科学规律的,仿佛一切都在科学的统治之下。
在学习哲学后,认识到现存的科学,是人们对规律的总结,而不是认识的全部。
康德说,我必须为人的知识划清界限,以便为理想信念留下地盘。有些是我们能够感知,一些是需要载体去感知,一些是无法感知的。
哲学把我带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感受到哲学思维的乐趣。以至,在当时某一时刻,我感触摸到了哲学的门槛。
在这样的共读中,总结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在读一些有难度的书籍时,有高手指引比自学效率要高得多,高手能带你达到自己无法达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