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家广电总局表示,为了抵制低俗和庸俗作品的生产,将严厉打击娱乐节目中的“娘炮”审美和“低俗网红”。今年2月份,教育部在一份文件中称,为了防止中国男性青少年变得“女性化”,将改革学校的体育教育,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不难看出,国内的娘炮现象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该治理的程度,并且公权力已经开始出手干预和引导了。
对于娘炮现象,我深恶痛绝。看着影视剧、综艺节目之中,一个个花枝招展的小鲜肉、油头粉面的八路军,我就觉得哪里不对,是这个社会变了还是我跟不上时代了?也许现在是太平盛世,不是战争年代,物质资源供应充足,在生存层面没有太大的竞争压力,所以像勇敢、血性、坚强这样的品质我们已经很少需要了,与此相对应的粗犷、豪迈、奔放这样的性格特征也就日渐减少。其实这就进化论,适者生存的道理。生活条件好了,人们轻轻松松就能过上好日子,温婉、美丽、妩媚这一类性格特性适合现在的时代,于是开始占领市场。说得直白些,就是日子太好了,吃饱了撑的。如果是饥荒年代,一个纯爷们一定是拼尽全力去养家糊口,他拿起猎枪,在丛林中飞奔追逐猎物,经历了几次的挫折与失败,到了晚上,终于风尘仆仆地扛着头鹿回来,脸上还留着树枝划伤的血痕。在这个时代的女性眼中,像这样充满力量感的男性一定是最美的。换个角度想,饥荒年代,一个男人认真地抹了一层粉底液,然后小心翼翼画好眼线,分外妖娆地转身拿起猎枪,扭着屁股走出家门去打猎。不难想象,这样的人在艰苦的环境下是活不下来的,自然没有女性喜欢,也绝对留不下后代,娘炮的基因也就没有向下传递的可能。
所以,娘,是时代的产物。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没有达到一定的生活标准,是娘不起来的。娘的成本其实很高。如此看来,娘,似乎是社会进步的附属产物,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既然如此,娘有何错之有呢?
1968年,Calhoun教授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他为老鼠们制造一个乌托邦。他搭建了一个长宽2.57米,高1.37米的老鼠居住地。这里的环境被打造得极度舒适,温度适宜,食物和水充足供应,没有老鼠的天敌。而且最早引入居住地的八只老鼠都经过了疾病的筛选,确保老鼠们身体健康且没有外来疾病。目的就是让老鼠在天堂般的环境里无忧无虑,繁衍生息。按说老鼠们应该世世代代繁衍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可是1973年5月23日,伴随着最后一只雄鼠的死亡,老鼠们彻底失去了任何繁衍的可能。1780天后,乌托邦毁灭了。这个实验相对复杂,我们只介绍乌托邦毁灭前的一些现象。
在实验的后期,出现了很多雄性老鼠雌性化的特征,也就是出现了很多娘炮老鼠。他们热爱打理自己的毛发,拒绝打斗,举止乖巧。他们的行为中仅有吃,睡,和打理自己,对自己身边以外的事情均显得漠不关心。这些小鼠们彻底丧失了一个年轻鼠该有的性格,与自然状态下的老鼠性格迥异。
当然,我们不能从这个实验中推出这样的结论:衣食无忧导致娘炮泛滥,最终导致社会毁灭。毕竟这个实验算不上是严谨的科学实验,但巧合的是,我们的社会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最终是否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多思考一下是没有坏处的。说到思考,康德给出过一个方法,就是看某一现象推广之后是否会导致社会崩溃。举个例子,诚实是个优秀的品质,如果社会中每一个人都诚实,那么这个社会没有问题;说谎是个恶劣的品质,一个人说谎,对社会影响有限,如果每一个人都说谎,哪怕都是善意的谎言,那么这个社会是无法正常运转的,这就是绝对命令:我们不要说谎。同理,如果这个世界每一个男人都是娘炮,哪怕是重度脑残,都会认为这个社会一定要出问题,因此,娘炮当诛!
对于痴迷娘炮的脑残们,在国家大力整治同时,也义正言辞地站了出来,观点无非是那么几个,一是多元文化,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谁说男人只能有阳刚的一面,审美是主观的,存在即合理,难不成让全世界只保留一种审美?这是文化暴力。第二,高举自由主义大旗,认为审美自由,只要不妨碍别人,不影响社会公共秩序,喜欢娘炮也好,喜欢猛男也好,这都是个人的事,其他人,特别是公权力无权干涉。
对于上述观点,只能说是幼稚。任何一个社会,特别是凝聚力强的社会,一定有一个主流价值观。即使站在全人类角度,人们也共享这一些价值,比如公正、勇敢、善良、慷慨等等,这些都是美德。即使文化再多元,娘炮价值观能拿出来给全人类共享吗?正因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是宽容的,才允许娘炮价值观的存在,可这种畸形审美不能去毒害青少年。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有魄力的年轻人,如果国家靠娘炮们去建设,我表示深切地担忧,娘炮误国。另外,高举自由主义旗帜的脑残们需要意识到一个问题,喜欢娘炮确实是你个人的事,一个人在家里,怎么喜欢都行,描眉画目穿裙子,那是你的自由。但是在电视上,在网络上,面对公众,面对青少年,这就再是个人的事情。其实,我不是希望消灭娘炮,街上遇见了,我可以躲开,只是希望能别让我在屏幕上见到,看着确实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