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洋饼干
生活中,人们会发现各种亲子教育书籍常年蝉联热销榜top10。自媒体公众号、抖音、知乎等AAP上也会将亲子教育理念作为重要的卖点之一。
回想一下,你在看到以富养的王诗龄(李湘的女儿)、穷养的森碟(田亮的女儿)、运动天才+超级学霸=谷爱凌(2022年冬奥会世界冠军)等内容为标题的文章时,会不会有想去打开它、阅读它的冲动呢?如果用1到10给自己“想要阅读的冲动”评分的话,会打几分呢?经过统计,多数父母的评分都在8分以上。
可无论穷养还是富养?虎妈战歌还是随性放养?细思之后就会发现,其实每种教育理念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数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相互矛盾的教育观念却同样可以培养出拥有超强学习能力的孩子呢?(这里指的学习能力不仅限于考试成绩,也包括学习技能的能力如:弹钢琴)
这是因为富养、穷养都只是表层逻辑,而孩子是否想成父母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中的目标人物才是关键。而《社会心理学》第10版着重修订的“认知失调”理论,便是达成关键的重要途径。
《社会心理学》第10版是由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埃略特·阿伦森(美)和另外两名美国心理学家共同修订的。它是一部介绍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著作。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内容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的各个方面,如社会认知、社会影响、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等。
“认知失调”理论是指人们在行为、态度和信念之间存在着某种不一致或冲突的时,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从而导致心理上的紊乱状态。在亲子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逻辑的矛盾。当父母在言语上表达了一种观点但行为却与之相反时,这种不一致会导致孩子的认知失调。
二、观念的矛盾。当父母和孩子在某个问题上的观点存在冲突时,孩子虽然表面屈从,但内心却会产生认知失调。
三、文化(社会价值观)的矛盾。当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时,孩子可能会感到压力和不适,产生认知失调。
四、新旧经验相悖的矛盾。父母所感知到的社会竞争残酷性明显多于孩子,所以为了不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在教育孩子时会不自觉地严格,而严格会导致孩子产生认知失调。
为了减少认知失调带来的强烈不适,孩子会遵循天性选择3条路径中的1条进行自我调整。以成人戒烟为例,让我们来看一下这3条路径。
三种路径是:改变行为、改变认知、增加新的认知。而孩子在学习中的不当行为往往与第3种路径密切相关,例如:不能自主完成作业需要家长监督、不愿意背诵英语单词或知识点、遇到数学难题就想放弃等等。
如何改善孩子在学习中的不当行为呢?
心理学专家们的建议是:减少“外部合理化”孩子就会尝试着寻找“内部合理化”。
外部合理化:指存在于个体外部的,为不一致的个体行为所提供的理由或解释。例如:想获得丰厚的回报或避免严厉的惩罚。
内部合理化:通过改变自身的某些方面(态度或行为)来降低认知失调。例如:认为戒烟也没那么难。
有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可以更详细地解释了这一现象。
图3.4.5:20美元和1美元的心理差别?
总之,“认知失调”理论在亲子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因此也希望大家可以阅读《社会心理学》第10版(领衔翻译:北京大学侯玉波教授)学习更多的底层逻辑,从而采取更合适孩子的教育方式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