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备朱德《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想着也写篇母亲的文章。
母亲年轻时很漂亮。小时候,村里演戏,她一直是女主角。“奶奶,你听我说:我家的表叔,数不清……”铁梅的这段歌词我们耳熟能详;除了演戏,她还唱红歌。《小河的水清悠悠》、《绣金匾》、《北京的金山上》等曾是她演唱时的主打歌。家里有很多老照片,有一张她大学时的侧脸照,编着两个小辫,留着刘海。头顶一绺头发还被侧扎,修饰脸型。微微一笑,嘴角上扬。用我爸送给她的一本笔记本上的话来形容:面秀清风。
母亲的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她到哪,哪的气氛就活跃起来。前几天,姨哥喊我们姐妹去吃饭。母亲说她昨天刚去过三姨家,就不去了。三姨听说母亲不去,又打过来两个电话,让母亲一定要去,理由是,她若不去,就不热闹了。
母亲姐妹五个,父亲兄弟姐妹七个,他们各自还有很多表兄妹。亲戚们大多住在村里,我们家住镇上。所有亲戚都喜欢来我家。每到逢集日,家中必来亲戚。赶集那天,放学到家,家门口停放几辆自行车是常态;停放七八辆也不稀奇;最壮观的,要数粮管所交公粮的时候,除去自行车队,一辆手扶拖拉机停定,就会跳下七八个亲戚,家里那天亲戚得吃三排席,才能排到饭。
母亲对亲朋热情大方,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是很节俭的。每次赶集,她和爸分头去买菜,她永远只买蔬菜,荤菜永远是爸拎回来的。爸每月的工资都要如数上交。等爸需要钱,再伸手问她要时,要经过一番盘问才审批拨款。母亲目光如炬,深谋远虑。姐八个月大的棉袄,可以穿到她上小学;我小学四年级时的棉袄罩褂,高中时还可以当外套穿。母亲的大件新衣服大都是爸出差时给她买的,她自己是舍不得花的。她的钱,都留备给我们三姐妹读书用。
我们三姐妹,数聪慧,我姐第一,我比较愚钝,开窍晚。小学一、二年级时,周一放学,我经常被留在学校补周末的作业;三年级升四年级时,数学考了59分,班主任曹老师建议我留级;初中升高中,没考上省重点的录取线,花了7000元买进去的。我到高中才知道发奋读书。七拐八绕的求学路上,始终是母亲在执意支持。姐总说母亲偏爱我,在这点上,我是没法辩解的。母亲自己是老师,她觉得女孩子做老师挺好的,就帮我填了师范专业。这点上,我也不知道她的选择是对还是错。有时,我也会想,如果我当初去读农业大学,现在,开个家庭农场,多逍遥快活。
母亲的乐观开朗,勤勉持家,学业上对我的不抛弃不放弃,是我最感念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