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tj 文/摄影
(能于这般情境中,起身跳跃,其乐极矣)
闽行十日,长短相宜,少则行旅匆匆,舟车劳顿而难着深游细品之边际,多则羁旅迟迟,杂沓冗长而失却了倍感新鲜的兴趣。“十”数也带着吉祥和圆满,虽不奢望十全十美,但也心存八九不离十的希冀。
旅行,是吃喝玩乐的全方位操作,既有精心安排下的舒适与顺遂,也有事逢偶然时的张皇与辛苦,但正在这“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的转换中,品咂到行之乐、游之欢、趣之美。
(能像这位老乡与牛为伴,其乐快矣)
乐游之人,出去就是一番天地,走近就有一念心思,行诸于笔端就成一段文字。有时虽不足为外人道,但闲暇把玩,还是有一丝自寻开心的窃喜。也许有些“闲白儿”丰富着旅游经历。
(能如这位闲人漫步里巷,其乐足矣)
“疫”尝辛苦。 行至八闽,正值疫情又起,还好,我非来自疫区,福建尚在安全,但形势已经紧张。交通工具和站所盘查严格,如临大敌,为“码”是问,查验身份证,疑者无一可逃遁。其中尤以龙岩为最,除口罩、测温、查码、验证、登记外,候车有单独区域,有室内消杀,检票员戴口罩、面罩、手套,甚至防疫人员加上警察安保等,超过了旅客,几乎与疫区一般无二,安全是安全了,但通行效率下降,增加了紧张气氛。而不远的尤溪则防范如常,仅看健康码便放行,想来效果一样。从方便旅行考虑,防疫还是必要而不过度为宜。
(能似这位老姐净处一隅,其乐融矣)
卖“橘”者言。 老人家词曰:“直下龙岩上杭”,当年是打土豪“分田分地真忙”,我不过是去三明假道而已。夜晚无事,散步街头,看一理发店尚未打烊,门窗上贴纸条一张,上写“家产南阳金桔,10元5斤”,门边是几兜装好的橘子。理发店卖橘子,有些好奇,进店搭讪。师傅是女的,中年好聊,说山里产的橘子,因疫情滞销,家人送来寄售。今晚冷清,无人理发也无人买橘,生意不好做呀,人已枯坐多时了。天津橘子早卖到15元2斤,我有幸亲临产地,吃个新鲜和便宜。5元买了二斤半,师傅没有称,只从袋子里分出一半,并剥开一只让我尝鲜,水分甜度超有口感,美滋滋“得便宜”而归。时艰如玆,民生若此,不像想象的那么“甜”。不觉记起《卖柑者言》中,曾经读到的那种现实和那般警醒。
(能同这位禅师一起冥想,其乐陶矣)
夜古田。 我旅行有个习惯,不管多晚都要赶到离景点最近处住宿,这样既省去明日奔波,又赢得时间的充分,往往可以玩个整天,一般景区都可尽兴了。欲往冠豸山,选择在邻近的古田歇脚,动车到站已近午夜,车站距古田镇18公里,包车前往30元(公交车1元)。
住在古田会议纪念馆旁边,吃罢夜宵,顺着长长的阶梯,上到一座平台,纪念馆静卧在夜色里,门第肃穆,广场宽阔,有一众妇女在红歌中跳着广场舞,会议会址、伟人故居、红军旧址、红军桥、红军哨等红色景点环伺左近,这里早已是传统教育基地,从前的穷乡僻壤,现在的不夜城。
(能与这条游鱼同入石门,其乐畅矣)
畅骑小黄车。 抵福州等地,于交通做两种选择:远则长途,近则单车。特别是市内,我都“小黄车”骑行。因为打车昂贵,公交拥挤,地铁上下,都不如骑车来得便捷。尤其是路遇早晚高峰,看着缓若牛行的公交,横冲直闯的电动,骑行便有了悠哉悠哉的优势。我有全国通用的骑行卡,且能够车间穿梭,便道借行,随时停靠,还逛了街景,捎带买些吃用,真是不错的选择。
(能在这片乡野中随心所欲,其乐永矣)
不将就的“早点”。 早饭是一天游玩的能量基础,不容马虎。在不耽误行程的情况下,我都要把它吃好,以量足、样多、热乎、营养为原则。南方人勤快,黎明即起,你去乘车的路上,早餐的小店已经开门纳客了。汤包粥蛋,热乎在锅里,蒸熥在屉上,可堂食亦可外卖,一任你狼吞虎咽。我喜欢豆浆(不加糖)、果子(油条)、烧饼、茶鸡蛋,能让我些许感到家乡早点的味道。或者稀饭、馒头(花卷)、鸡蛋、小菜,也可吃回北方早饭的感觉。偶尔来餐汤面(米线)、小笼包,换一换南方的口味,虽不顺口也能将就。实在紧张,来杯牛奶,啃俩面包,加两块巧克力,也对付过一两次。
印象最深的,是在鲤鱼溪吃早点,烧饼店的烧饼新鲜出炉,焦黄酥脆,飘着甜香,我肉的素的各买两只,坐在门口的竹凳上,望着古街的晨色,听着鱼游的水声,吃烧饼。一口一个月牙儿,两口一个弦月,不用鸡蛋咸菜佐餐,只是白嘴儿,那烧饼已风扫残云般进肚儿。美景与美食是不可或缺的。
(能上这条栈道,闲行踱步,其乐欢矣)
品服务。 旅游的完满,不仅需要旅游资源的精美,还得益于旅游服务的精心,有时后者决定前者的感受。闽行有感者三:
一是冠豸山的寄存。晨抵冠豸,行囊负重至服务中心,约是疫情的关系,游客寥寥,我的出现让导游小姐姐热情关怀。我询问背囊可否寄存,她引我至服务台办理,登记上架后,我准备付费,小姐姐笑吟吟地说“免费的”,我立时感动无语。当她又送上一份导游图,并建议我从后山进景区,逆行去玩,可错开旅游团,便于我这独行侠精看细览,也在乘坐游船时不至拥挤,真是体贴入微,我差点眼泪哗哗。尚未登临冠豸山已有好感。
二是在泰宁住宿。入住邮*政快捷酒店,房间是办公室改的,近30平米,宽大无比,设施标准,过街就是尚书第,价格仅80元,性价比极高。另外,服务也是周到,提供矿泉水、导游图,我夜晚出游,天阴欲雨,还为我备了雨伞。我游金湖,回来要超过退房时间,前台说放心去玩,不另收费,卫生你走后再打扫。小城有它的厚道之处。
三是蹭吃喝。吃蜜柚在奇达,返回福州,在村口等班车。村里没有专门候车室,一家小超市代为候客,门前一张小桌,几只矮凳,树荫下闲坐,不至心焦。车子尚需时间,天热,老板娘剥蜜柚吃,殷勤地为我送上几瓣,“等车,别干坐着”。盛情难却,尝了两片,福建平和三红蜜柚,水多肉甜,村人古道热肠可见一斑。喝工夫茶在樟脚,又是村里候车,淫雨衣单,天冷噬骨,身上时发寒颤。小店老板邀我进屋等车,并筛上工夫茶与我暖身,连饮十数杯,方去了些寒气,口齿清楚地和他唠起家常。虽是简单地一吃一喝,闽人的朴实好客让人见识。
(能居垂岩、落瀑、茅舍、潭边而读书,其乐欣矣)
说道“顺风车”。 喜欢行旅的人搭个顺风车是家常便饭,尤其在藏疆青甘,只身孤旅的总需麻烦。但在内陆省份,尤其是沿海地区,我是不存这奢望的。但闽行10日中,我搭车多次,颠覆了我的旧念。
一次是去樟脚村,山僻路远,班车无定,还下着小雨,踌躇之间,无意中挥手拦下一辆摩托,看去是个朴实憨厚的汉子,我搭讪着求他捎脚,他没犹豫,让我上车并给我搭好雨衣,骑到中途,他要去另一条岔道回家,留我在路口再搭车。不久,我又搭上一辆摩托,直接将我捎到村里,我要付些车资,他们都摆手拒绝了。返程时,班车许久不来,我搭乘一辆进山干工程的小车,一直拉我到高速口,也是不收钱的。
再一次是玩完寨下大峡谷,想去李家岩,有十几里的路途,班车无望,原打算步行前往,试着拦下路口转弯的“奇瑞”,车竟然停了下来,一对做餐饮的夫妻去城里采购,路过李家岩,顺便把我捎上了。上车时不经心,坐了人家买的干蘑,碰得有些碎,很是歉意,要花钱买下,小伙子幽默地说“省的切了,泡泡一样用”。游罢李家岩,返回泰宁市里,又十几公里,电话要班车,回答说,一个乘客没有,往返不够油钱,让我叫“滴滴打车”。这次又是村民的摩托救了我,一直把我送到公交站,还是分文不取。山人善良,能帮则帮,因其还葆有人性的纯朴与行善的自觉。
(能赛一坛老酒,封存醇厚,敞口弥香,其乐酣矣)
八闽之行,散漫而无规划,兴之所至,便为行止。想起魏晋文人牛车荷锸,醉行乡里,何等逍遥?如今的我们背负太多,世事、家事、身事,哪一件真正放得下,所以,玩起来也是皱巴得很。今朝有幸作散淡游,只知所始,不问所终,一任行脚而去;乐则沉浸,如感空乏则速作鸟兽散。回来后,慢慢品咂其中的滋味,似乎有所得,又或云里雾里,那种有无之间的感觉,倒是有了不求甚解的宽慰。走过,玩过,品过,写过,于己是过程的陶陶,于人是生活的皮毛,虽罗列了十数篇,也许在“漫”不经心中“慢”待了你的“慧眼”,说一声叨扰。
(能够伫立湖边,晦气尽吐,杂念空放,清风萦怀,其乐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