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tj 文/摄影
(鼓山涌泉寺)
鼓山&涌泉寺,位于福州东部,闽江北岸,离市区7公里许,高约千米,方圆50公里,有古刹(涌泉寺)可参拜,有山径供攀援,有泉淙瀑落来清心,有摩崖石刻去怀古,有陶塔石居叹精美,有山高云低入自然,不失为福州游玩的好去处。
(鼓山游览图)
计划从福州返津,宁德回来已是夜晚,转天的航班,有大半天的空闲可以消磨。不远且值得赏玩的去处,我选择了鼓山。
(鼓山山门)
从酒店到景区8.5公里,许久没有骑行了,找辆“小黄车”前往,一来补足未览市容的缺憾,二来疏松一下舟车劳顿的筋骨,慢悠悠中享受着晨风与暖阳。
(涌泉寺大殿前)
50分钟抵达,微汗但甚爽。计划行程,坐旅游车上山,步行下山,中间转寺庙山景,强度适中,时间不迫,从从容容地把闽行的最后一站搞妥。
(涌泉寺老照片)
车子直抵涌泉寺,落脚者不多,仅二三余。门票老人半价,掏取10元,与其名声比较不算宰客,现如今,只要庙在景区都须购票,宗教也有了价码。
(班禅曾到访涌泉寺,图片来自网络)
涌泉寺,为闽刹之冠,卧于鼓山腰,前瞻香炉峰,背倚白云峰,成“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之格局。建于唐而盛于明清,几经毁建,保留了现在的规模。寺有三宝:陶塔、雕版、血经;三铁:铁树、铁锅、铁丝木 。
(涌泉寺三宝之一,陶塔)
涌泉寺宝物虽多,但缘有深浅,仅仅见到“陶塔“和“三铁”。
陶塔位于庙前,说是从别处移来,即使“抱养”也待之若亲子。望去弥高,看之斑驳,塑的千尊佛难得细数,倒是形若常人的僧侣武将看着逼真,饰以莲瓣、舞狮、侏儒,塔更加自然丰满。72枝铃铛风中悄响,应和梵音,雕刻的铭文看不真切,想必言说塔的尊崇,看过许多石塔、木塔、砖塔、铁塔、土塔、金银塔、琉璃塔,陶塔还是仅见,开了眼界。
(血经和寺中刊印的佛经。图片来自网络)
雕版和血经都是寺宝,弥足珍贵,束之高阁而不肯轻易示人,我一俗人,虽有敬仰之心,但无拜见之缘。另外,曾去过川西德格的印经院,那里的雕版汗牛充栋,历史久远,且可以拂看,涌泉寺的雕版比之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不看也罢。
(涌泉寺三铁之,僧人煮饭的铁锅、铁丝木供桌)
涌泉寺“三铁”见了两铁,铁锅和铁丝木。
香积厨煮饭的铁锅着实硕大,煮米500斤,可供千人过堂(吃饭),俗称“千人锅”。饭熟后底部的锅巴金黄味美,与鼓山腌菜合称二珍。
铁丝木供桌摆在菩萨尊前,厚重黝黑,超500斤,抚之若铁,感之如冰,叩之似玉,是康熙年的稀罕物,华侨赠送。寺僧常以供桌的干湿,来预测晴雨,而考虑带不带雨具,堪称“晴雨表”。
(涌泉寺的祭拜活动)
寺中闲走,在那些求佛祈福的人中似显另类,但也让我能够冷眼旁观。窃以为,烟火中的男女,花钱财请来香烛(玻璃瓶灯油280元),见殿跪拜,逢佛叩首,香炉前默念,灯烛下祈求。我侧耳聆听,无非是求学、求财、求运、求平安,跟信仰无涉,跟修为无干,跟虔诚无缘,只专注太过功利的眼前,不知是同情他们的实际,还是悲哀他们的实“缺”。看来庙宇的各种收费,还是愿打愿挨,各取所需的。庙不古,僧不律,众不信,愿不纯,有几人看得开眼下,思虑到将来。
(挑菜蔬进寺庙的义工,涌泉寺素食斋)
有人担挑从阶下走来,筐箱里菜蔬食粮沉甸甸,几位女施主提油拎水紧随其后,原来是为斋堂做着准备。红梁上一只超大的木鱼悬挂,据说是唐代遗物,昭示着梆响过堂,十方饭要开始了。那种需要“过五观堂、唱赞偈、供佛,然后左手龙含珠,右手凤点头,仪式感很讲究的吃饭过程”让人心生敬意。跟涌泉寺另一处的“大众”素斋,还是区别很大的。为信仰而果腹,为食欲而饕餮,规矩里外划分着僧俗。
(凝思)
出涌泉寺转过一个山口,便是下山路径,从万松湾踏入,经更衣亭、松观亭、茶亭、半山亭、乘云亭、观瀑亭、东际亭,“七亭七里路”,2000余个台阶,可抵山麓下院。
(鼓山的古径,七里地,2000级)
鼓山古径,蜿蜒于山间,你在那段跋涉中,有两种情趣可以玩赏。
一曰山景。有石阶可供登攀,有凉亭间作歇脚,伴松涛瀑流不生寂寞,看岫云峦霭难掩风情。路见登临者,或挥汗如雨,或拄杖歇息;亭逢逍遥客,或啜茶餐饼,或闭目养神。真乃是:七亭七里路,千阶千人途。
(鼓山摩崖石刻)
二曰崖刻。古老山径,不但有风光美景养眼,而且有摩崖石刻娱情。每每于壁宽岩阔处,打磨出一块平滑,斧凿加漆丹而成一片文字,真草篆隶咸集,诗词歌赋齐备。其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或散淡着出世寻仙的笔触,或昂扬着救国救民的词章,或是趣赏神游的慨叹,或是铭心刻骨的箴言,有官僚绅士的逢场作戏,有墨客文人的思涌感发。让我们在欣赏之余,庆幸那壁上的文字,在岁月的剥蚀中并未流于浅显,感喟这路边的留言,在世俗的嘈杂下还能铮铮有声。
(鼓山摩崖石刻之二)
不觉,步履已达山下,峰在身后,寺在云间,一番游兴平复在山门前。不是方外高人,短暂的闲暇和一时的浪漫往往匆匆,不远处还是人间烟火。骑上车,又是熟悉的大汗淋漓。
(佛前,男女、僧俗、头脸、高下)
(写着寄语的瓦片,准备修建时放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