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
大家好!新学期开学,人教版全国统编教材,六年级有一篇课文,叫《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就是在下。(鼓掌!)这篇文章是我1980年写的科普小品,没想到被选入课本。课文主要写了三个故事,说明科学并不遥远,科学也并不难。从身边观察,就可以发现许多大的科学原理。
比如说,课文一开头,讲了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谢皮罗,他呢,有一次洗完澡,注意到浴缸塞子一拔,那漩涡怎么是逆时针方向?第二次他又发现是逆时针方向,他觉得这不是偶然现象,他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为什么会是逆时针方向?因为他是在美国,是在北半球,这个跟地球的自转有关。
由此,他就推论,北半球的台风,它一定是逆时针方向的。果然,他的推论是正确的,也就是说,他是从洗澡拔塞这么一件小事,注意到漩涡方向,到大的台风方向。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海里形成一个大漩涡,就是逆时针方向。相反,到了南半球,就是顺时针。生活中,很小的事情,只要你做有心人,去发现科学,发现原理,把一个问号拉直,变成惊叹号,那你就是科学的发现者。
一
一个能够把文章写到进入课本的作家,按道理讲,他在学生时代,应该是个学霸,成绩肯定不得了。我呢,今天带来了我家的一个老古董,大家不妨看一看。我呢,是在1945年上的小学,你们看一看,我有两门不及格,一门读书40分,一门作文40分。读书,就是现在的语文。这个成绩报告单说明,我从小不是神童,我怎么会成为一个作家?
这个事情要从我小学五年级说起,我是浙江温州人,我们当地有一种报纸叫《浙南日报》,就是今天《温州日报》的前身。我每天放学回家很喜欢看这份报纸。当时,报社离我们家很近,我每天走过报社门口的时候,就会看到门口有个木头箱子,上头写着“投稿箱”三个字。我那天心血来潮,写了一首小诗,扔进了投稿箱。
过了几天,我收到了平生第一封信。那个信封上写着:“YYL小朋友收”,这封信告诉我,你的稿子写得很好,我们准备在下一期的副刊上发表。就这样,过了大概十来天,有一天,我放学回家,我父亲非常高兴地告诉我,他说今天报纸上登出你的诗了。我去投稿,我父亲并不知道。
那首诗呢,其实就是一块“豆腐干”,70个字,我没想到这首小诗能发表,我拿到了9000块钱的稿费。当时,用的是旧币,10000块钱相当于现在的1块钱,我的稿费实际上就是9毛钱,我呢,一切就是从这块“豆腐干”开始的,当时对我的鼓舞很大,这块“豆腐干”点燃了我的文学梦。
二
其实,在中学的时候,时间比较多,尤其是寒暑假,可以大量地读书,我觉得那才是我读书的黄金时光,所以就拼命看书。我家里四大柜的书,差不多都被我看光了。到高三的时候,就面临着考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的问题,当时,我一心一意想当记者,我知道北大中文系有个新闻专业,我想要考这个专业,可是一打听,那一年才招二十几名,一个省一名都不到,我倒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想也许考不上,但是我非北大不可,正好我姐姐是学化学的,那我就去念化学。
我父亲一听说我要念化学,他就非常高兴,他说当新闻记者,其实是很危险的职业,你念化学,不管怎么样,毕业以后,总可以做雪花膏、肥皂,总归有碗饭吃,,所以我就这样进入北大化学系。
尽管我走进了飘着奇奇怪怪气味的这个大楼,每天在化学实验室里忙碌着,可我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化学系对门就是文史楼,就是中文系的大本营,我有时候还偷偷跑到中文系听听课,还加入了中文系的红楼诗社。当时,我还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到处投稿,大概十篇里头有一篇登出来,算不错了。
三
到了化学系三年级,我开始用文学的笔调写化学,也就是科学小品。当时,北京市科协有一张小报,就叫《科学小报》,我最爱给他们投稿,百发百中,写一篇登一篇。是什么原因呢?中文系的懂科学的不多,化学系的会写文章的不多。我念的是理科,但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所以我一写科学小品都能发表。
1959年那年,我就把这些科学小品整理成一本书,叫《碳的一家》。这本书写完以后,投向哪个出版社出版呢?当时,我才19岁,谁都不认识,,哪家出版社都不知道,我在北大旁边的新华书店看到少儿出版社出过类似的书,我从版权页上知道了他们的地址,就把这书稿给他们寄过去了,我的运气非常好,这个书稿落到了一个责任编辑叫曹艳芳的老师手里,她一看,非常喜欢这本书,决定出版,所以,我在1960年2月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就是《碳的一家》。
一个非常奇妙的机缘,让我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曹艳芳老师正在编《十万个为什么》,她负责物理、化学分册。物理分册非常顺利,约的几个作者写的非常好,编辑部一审查就通过了。化学分册呢,恰恰相反,她只是约了七位化学老师,写了一年交稿了,一看,不光她不满意,编辑部全部投否定票,那七位老师写的像教科书,这就糟糕了。
物理分册写好了,化学分册要推倒重来。曹艳芳老师一想,那个叫YYL的不是投过一本叫《碳的一家》吗,此人就是北大化学系的,能否让他试试呢?于是寄了五个“为什么”,让我写写看,我就随手写了五个,就寄了过来,他们说YYL写的很好,就把所有的化学分册都寄了过来,让我写。所以化学分册出版的时候,一共185个“为什么”,我写了173个。
因为化学分册写的好,其他分册的编辑都来找我约稿,有气象、地质、农业、生理卫生,我呢,来者不拒,只要我能写的都写了,所以《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一共900多个“为什么”,我写了300多个。
四
在《十万个为什么》完成之后,我就有了小小的野心,因为《十万个为什么》都是由一篇篇短文组成,我想写个长的东西,写个小说,于是,我在1961年,写了《小灵通漫游未来》,手稿现在还在,没想到这本书寄到少儿出版社被退稿了。我当时想不通,这本书比《十万个为什么》要好,可为什么被退稿呢?后来才明白,当时,饭都吃不饱,你把未来写的这么好,吃的也好,住的也好,而出去,小朋友都开那飘型车,是水滴型全透明的,六七岁小朋友都能开,因为它的操作近乎自动驾驶。家里有机器人,客人一来,机器人就端一杯茶来,这种生活跟当年的现实相差太大了,所以被退稿了。
没想到这个时候,文革又开始了,对我来说,面临另一种考验,还要不要继续写作,继续当年的梦想,因为我当时被下放到农村,整整三年种水稻,我呢,因为是理工男出身,人家说,YYL,你来当管理员,这个种水稻,要有一定的科学基础才行。于是我就成为水稻管理员。但是我对文学念念不忘,我每天给水稻写日记。水稻从浸种、出苗,一直到播种插秧等等全过程,我写了一本厚厚的《水稻日记》。每天都记的。今天也带来了。日记前头有十三首诗,比如除草写一首诗,播种也写一首诗,我称它们是“写在稻叶上的诗”,这是特殊年代的特殊记录。
这个《水稻日记》我一边记,一边对虫子发生了兴趣,所以我又研究了虫子,我还写了一本书,叫《治虫的故事》。即使在那种年代,我还念念不忘,那年11岁时发表“豆腐干”这个初心。我一直坚持写作。到现在,我跟那种处于逆境状态截然不同,我处于顺境当中,我呢,这把年纪了,人家都劝我可以安享晚年,对我来说,还面临着另一种考验,还要不要继续写作。
五
一直到今天为止,我还一直不停地坚持写作,我的作品从体裁、内容、语言风格都在不断地变化,开始写纪实文学、报告文学。我还在作环球旅行,一边走一边拍照,每天晚上把所见所闻输入电脑,就这样,我出了一套书,叫《xxx看世界》。现在,我所有的书加起来,共有3500万字。
我的作品体裁可以不断地发生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当年11岁时种下的、当年定下的“宗”,当年11岁时做的文学梦。而且对我来说,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尽管“一”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其实“一”也是一个很深刻的数字,一个需要坚持的数字。人生其实很短的,加起来就那么点时间,做一件事要做得好,还不够,所以呢,我把作品看成是凝固的时间,凝固的生命。我把我所有的精力都凝固在我的作品之中。
最近几年,我一边写作一边整理。我那么多年所形成的书信、文稿,还有我的档案、创作笔记,还有1300多盒采访录音带,这么多年的东西,我都捐给了上海图书馆,这些重要的资料,不是属于我个人的,而是属于国家的,属于历史的,以便将来后人要研究历史,对他们有所帮助。
我本来是想,我去世之后,在我的墓碑上写一句话:“对不起,我不能再为你回答‘为什么’”,后来,我想想,我应该改成“请到上海图书馆找我”。
(根据网络视频整理,花了好几个小时,可我觉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