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9 华杉
“千载一揆”。
王阳明说,人人皆可为圣人,怎么修行做圣人呢?也很简单,圣道无非是日用常行,应事接物待人,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想一下,如果是圣人遇到这事,他怎么做?我也和他一样去做,那么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我的做法,即便是圣人也不过如此,那这件事上我就是圣人了。
【离娄章句下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诸冯、负夏、鸣条、岐周、毕郢,都是古地名。诸冯、负夏、鸣条在东方,山东一带。岐周、毕郢在西方,陕西一带。符节,是古代表示印信之物,一般用玉、角、铜、竹做成,形状也有虎、龙、人的区别,一般可剖为两半,各执其一。比如用于调兵的虎符,将军带兵出去,带走虎符的一半,国君如果有军令,传令人带另一半去,如果合得上,就可传令,调兵遣将,甚至把那将军斩了都可以。
孟子说,舜出生在诸冯,之后迁居到负夏,死在鸣条,他是东方人。周文王呢,出生在岐周,死在毕郢,是西方人。两地相距千里,两人的时代,相距一千多年,但是,他们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治理中国,他们的所作所为,不约而同,简直是一模一样,就像符节一样,严丝合缝,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可见古代的圣人和后代的圣人,其揆一也,揆,是道理、准则,他们的道理和准则,是一样的。
这就叫“千载一揆”。
王阳明说,人人皆可为圣人,怎么修行做圣人呢?也很简单,圣道无非是日用常行,应事接物待人,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想一下,如果是圣人遇到这事,他怎么做?我也和他一样去做,那么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我的做法,即便是圣人也不过如此,那这件事上我就是圣人了。
比如我们送客,孔子怎么送客呢,他一定站在大门口,目送客人远去,一直到“客不顾也”,顾,是回顾,回头,客人不再回头招手说“请回吧”,走远了,看不见了,他才转身进屋。那么你在送客人的时候,别客人一上车就转身回屋,而是一直等客人的车开走看不见了再回。那被送的人呢,不要一上车就低头看手机,要把车窗摇下来,跟主人道别,车开走了,要回头致意,看着送你的人,直到看不见为止。
好了,如此这般,在送别这件事上,你的处理和孔子一模一样,你在这件事上就是圣人了。如果你曾访问日本,和日本企业有来往,就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和孔子相距两千多年,距离隔了一条海,做法却一模一样,这就是其揆一也,千载一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