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太赞成早起,和我不太搭。但有时候,锻炼完了就想睡觉,睡觉起来又差不多吃饭了,然后再看书准备日更似乎又晚了。
要是把顺序换换,是不是会好一点呢?先日更再锻炼,那么遇到工作日,就得比休息的时候起得还要早,不能睡懒觉,也就从行动上赞成了早起。
今天的感受特别深,早上按惯例是睡懒觉的,老婆要去逛超市,于是不得不起来弄早点,吃完去超市买东西。等采购完,到中午了,在外面随便解决了一下中午饭,回家也不算晚。开始了每天的固定锻炼,时间不长,也就一个小时。
等锻炼完,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感觉特别困,打了个盹,醒过来的时候又差不多儿子放学回家了。老婆开始做饭,吃完饭开始读书希望能够有所收获准备日更。
天黑了,又出去跳绳。回来休息了一下又感觉没有什么时间来阅读了,日更还是要的。
看似这些事情做得比较紧凑,中间夹杂了午休和吃饭。实际上,每个动作之间还是有一些杂事拖延了。
从这个方面来看,自己的时间颗粒度还是不够细,以至于潜意识里感觉时间还多,可以慢慢来,冲杯咖啡,换好衣服,上个厕所,休息的时候刷一下手机。等等这些无形中就是在浪费时间,最后的阅读和写作就没有时间了。
本来生活和工作就是不同的,生活过得和工作一样紧张且快节奏似乎不是我的风格,那要如何让自己的时间颗粒度比较细致呢?
首先,我感觉,生活的琐事是没有办法避免的。那么解决办法只有,在做这些琐事的时候能不拖延就不拖延,最应该避免也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上厕所,带上手机坐在马桶上,基本上时间就已经不受控制了。再加上刷手机是在摧毁自己的好的注意力专注的习惯,是时间碎片化的元凶。那么尽量做到上厕所就是上厕所,解决完马上出来。
然后,上面提到过时间碎片化。那么时间碎片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为因素造成,比如刷短视频。一整块的时间在一天当中是很难有能力留出来的,特别是家庭的因素,那么自己的原因造成时间碎片化,再结合不可抗力的因素影响,一天里面真正用来产生价值的时间就很少了。如何解决呢?刻意干预家庭因素,克制自己因素影响。具体是,逛超市采购的时间事先计划好,按照采购物品重要程度排序,根据数量来计划好时间段,刻意把这个时间段安排在自己希望的时间段,比如下午上班,早上要采购,那么一天下来就没有自己的时间了,刻意商量改天休息的时候去采购。
最后,如果遇到必须要去做的事情,而且时间无法估算,比如去医院看病,挂号排队,化验等流程走完以后,就算没有等待的时间,也不会按希望的速度完成,大概率是需要等待很长时间,白天基本就没有希望给自己留有一定的时段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刻意早起来完成当天自己计划的事。如果连续几天都不太可能白天学习和阅读,那么只能跟随家里人的安排,过后再补。
综上,管理时间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容易,就算是时间管理得再好的那个人,突如其来的事也会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那么关键就在于,把自己的时间颗粒度管理细,能力范围内不要拖延,也就是通常十分钟解决完的事,不要拖到十五分钟甚至更长;
不管在哪个时段,尽量留出整块的时间来学习和阅读,那些所谓的碎片化学习和思考的言论不利于自己学习和思考习惯的养成,使得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逐渐被瓦解;
“计划没有变化快”是实际存在的,事先做好准备是必须的。没有必要把每天都安排满,张弛有度不仅是为了养精蓄锐,还是为了应对一些事件,避免冲突,从而让自己的计划能够有实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