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的故事(一百二十)样式雷——龙剑堂
小留流第230篇
上回说到朱启钤老先生,早在1933年就发表了《样式雷考》。该文献系统揭示了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的辉煌业绩。也说到张宝章先生编著的《雷动星流》,该书深入探讨了“样式雷”建筑世家的历史贡献。
书中,张宝章先生讲述了,他是如何探究样式雷后人,以及探访样式雷老宅的故事。他曾拜访世居大有庄的孙琴南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可了不得,生于清朝,当时已是84岁高龄,但记忆力倍好,历史底蕴深厚,以下是一段孙琴南老先生的访谈。
据孙琴南老先生说:上世纪30年代,我结婚前后经常去岳父家串门,岳父那时正好租住样子雷的老房(样式雷叫白了——样子雷)所以我对那里很熟悉。
孙老先生接着说:雷家在海淀镇的房子,位于海淀区政府的东南方,在洩水湖的东边,三角地的东北方。
(前官园雷宅-龙剑堂)
30年代的前官园胡同21号和22号,居胡同北侧,东西长约六七十米。21号院街门向东,22号院街门向南。街门不大,院内住房很多,乡亲们说这是“闷头财主”盖房的通行做法。雷宅共有8个小院,除西北角小院里有水井和枣树外,另几个小院都各有七八间住房。
房东老太太住南边中间偏东那座小院的北房。她早年丧夫,年轻时就守寡,拉扯着两个儿子。有一个儿子卖老玉米,拴一挂骡车,有时去拉脚。家境不算富裕,就把多余的住房出租,总共有8个租房户。我结婚第二年(1936年),岳父家就搬出了雷宅。当时的租房户和街坊邻里,都知道这是样子雷的老房。
孙琴南老先生十分果决地认定:海淀前官园21、22号院,便是样子雷的老房。但是,因为此处住房已在2001年冬,中关村西区规划的建筑施工中被拆除干净了,已无法进行实地勘察。
(枣林院后院的大枣树)
张宝章先生还说:他曾多次走访,终于找到了前官园老宅的原来住户和房产所有者雷冠英先生。雷冠英时年66岁,家住崇文区南岗子。他原任天龙东里小学校长,曾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市模范校长等光荣称号,现已退休。他从降生即住在海淀镇前官园雷氏旧居。
据雷冠英介绍:他自幼听祖母和母亲讲过,他家的老祖宗是江西人,因祖上是为皇宫建筑出样子的,曾被皇帝封过官,受过皇帝的宠爱。前官园的房产是曾祖父以前在清朝就购置下来了。雷宅共有连在一起的6个小院,呈东西向长方形,共有43间住房。宅院的西面和北面被大井胡同包围着,东面和南面是前官园胡同。
曾祖父去世后,祖父弟兄俩分家(编外话:估摸着是孙琴南老先生所说,房东老太太年轻时守寡,拉扯着两个儿子,指的是那兄弟俩)。祖父分得南面的东院、西院和后院。东院是前官园24号,有北房5间,东房3间;西院门牌25号,北房5间和东西房各3间;后院无房,长着50多棵枣树,还有榆树、花椒树等。大祖父分得靠北的3座小院,街门向东,门牌21号。前院有北房4间和东西房各3间;中院北房5间;后院北房5间和东西房各两间。
张宝章先生说:雷冠英先生关于样式雷老房的介绍,与孙琴南先生的回忆基本一致。虽然门牌号数由于社会演变而略有变动,南边偏东两院的归属认识不一致外(编外话:当时孙琴南老先生所说租住样子雷的院落,是雷冠英先生所说大祖父分得的宅院,想来孙琴南老先生对23和24号院没太在意,只是提到了25号的水井和枣树,应该是在那挑过水)。但雷家老宅坐落在海淀镇上的位置相同,院落和住房的数目大体一致,家庭人口和职业的情况也基本相符。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海淀镇前官园的雷家老宅,确实是样式雷家的祖居。除去居民的口碑和雷氏后代的介绍外,还可以举出以下佐证:
第一,雷冠英的父亲曾经告诉他,他们一家的名字都是按雷氏祖谱逐辈排下来的。冠英的父亲叫雷锦章,兄弟三人取名冠英、冠山、冠吾。这正合样式雷“三个五代”名字的排列顺序“文、章、冠、世、英”。雷锦章正是雷廷昌这辈人的曾孙,雷冠英为四代孙。
第二,根据雷冠英回忆,他小时候家里有一个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锡盒子,里面装满二三十枚各式各样的图章。记忆很深的是一枚刻着“龙剑堂雷”的名章。这件珍贵的图章后来遗失了,这正是样式雷家的图章。
另据朱启钤的《样式雷考》:雷发达四世孙雷克修所撰《雷氏支谱世系图录》“边栏刊有龙剑堂三字。龙剑堂为北山支本宗之堂号我曾见到许多封由雷思起和雷廷昌亲笔写的“龙剑堂”署名的信封。如“龙剑堂平安家信,雷永荣(思起)拜托”,“龙剑堂雷辅臣(廷昌)平安家信,雷雨亭拜托”等。我还见过一本廷昌亲笔抄录的《化符呪并针法》,书名旁署“龙剑堂雷辅臣订存”。
张宝章先生说:不仅很多亲友知道龙剑堂是样式雷的名号,连一些商家也用此名称呼雷家。我见过几张商家给样式雷送货的便条,上写“二月十五日送去中萝卜五十斤龙剑堂太聚酱园”,还有义聚园送给龙剑堂一石小米的便条。这些便条都收存在国家图书馆存《雷氏来往私函粗底》那一包零散资料里。这枚印章是雷锦章乃样式雷同一宗族的明证。
张宝章先生继续写道:还在民国年间,雷家早已败落,大祖父家的房产情况,雷冠英不清楚。雷冠英的父祖辈身无长技,先是经营绸缎生意,后又靠与人合伙开煤栈,同时将房屋出租以维持生计。解放后,到1956年,雷家将15间出租房过渡到公私合营,房管所每月付给雷家41.5元。“文革”中,雷家又将自住的5间房中交出3间,自家只住两间,其余房屋都归为公有。“文革”后落实政策,政府分给雷家一套两居室住房(只有居住权),又发给4000元钱,房产问题就算了结。
这样算来,雷锦章是样式雷家族第十代,人到老年,家里的孩子一般称呼父母都加个老字,什么老爸、老爹,那个时候都管他们的爸爸叫老雷,没人叫名字,唉,雷老先生喜欢教院里的小孩下棋,您猜怎么着?这其中就有我一个,来,下回咱们接着聊。。。
2025年1月11号 海淀老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