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语文课时,老师给我们开了几本书:《易经》《论语》《老子》《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而且,在我们的第一堂语文课上便给我们布置了大学有史以来最接进高中的作业:晨读《论语》和《老子》。为了让这个作业可以有效的被完成,她规定,谁全部背会,谁的语文成绩为满分!
面对这个令人心动的条件,我们都决定,无论如何得将两本书给拿下。
其实,读书的益处早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真正为了受益而去读书的却寥寥无几。
上课期间老师提供了那些早已公布的全球读书数据,少的可怜的人均读书量足以让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炎黄子孙惭愧。现在想来,倘若老师想要用这种交换的方法让我们去主动读书也不为过,毕竟,读书的是我们,受益的是我们。
说起读书,仔细想想,这似乎真的是多年前的事儿了。我还得费尽脑细胞去回忆,我曾经都读了哪些书?我哪一个阶段特别爱看书?我多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尤其是纸质版的了?要想得到这些答案,我得稍等片刻,因为,确实很难回忆。
我记得我小时候特别爱看故事书,家里有好多童话故事书,每个通话主人公都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稍长大些,我爱看故事会,每月两本,却很难满足我对它的需求,我往往看个好几遍,然后将那些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故事讲给我的朋友听。那时候我总是有讲不完的故事,好像那一刻,我化身为一个老人,为孩子讲述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那一刻,我很自豪,很骄傲,很快乐,很充实。
再长大些,我爱看名著,《红楼梦》《狼图腾》《平凡的世界》《悲惨世界》《茶花女》……这些名著塑造的人物更令我难以忘怀,我会为他们而紧张,为他们感到愤懑不平,为他们兴奋,为他们伤心流泪,我已成为他。虽然这时候缺乏了可以讲述的对象,可是更多的是自己对于自己的倾诉,我开始了自问,开始了拿他们的人生来考虑我的人生,我依旧很充实。
后来有了手机有了电脑,我便更舍得在聊天,刷娱乐新闻,看视频上花费时间。可每次好像是流水无痕,聊天都是在闲侃,看娱乐新闻就像是街坊大妈们聊八卦一样,看视频更是青睐于青春偶像剧,并不能对我的自身有什么真正的益处,反而是各种弊端接踵而至。说话变得没有水平,聊天变得空洞乏味,内心变得空虚无底,整个人甚至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斗志,这样的自己好可怕。
上大学前,我始终期待学校的图书馆。数以几万的图书令人神往,我决定,到大学一定要多读些书,多长些知识。可是如今真的身处大学之中,我却迟迟没有执行那些计划志向,不是我忘记了要去做,而是我忘记了如何去做。
习惯了手机,一有问题就上网查阅,可是网上的真实度,正确度,确实是我难以预料的。习惯了做低头族,一抬头反而会因阳光而感觉刺眼,不知该如何度过没有手机的时光,可实际上,也确实没有那么多人给你打电话,给你发信息。就算无聊的打开屏幕,划拉来划拉去,也不愿意对它放手,它似乎已融入我的生活,融入我的体内。
早已认识到事态严重的我,直到得了颈椎病,直到学业逐渐荒废,我才开始醒悟。我开始慢慢的去适应离开它的日子,上课的时候不带手机,学习的时候不带手机,开始有规律的看书做笔记,开始过我最开始向往的生活,最简单,最真实,最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