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梅雨季如期而至,可以这么说,梅雨季是江浙地带一年中最让人难受的时节。温度虽不高,但是异常的闷热潮湿,身上黏糊糊的,家里到处都是湿哒哒的,地面像是泼了水一般。最气人的是,每天都是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候,不偏不倚地开始落雨,等回到家的时候,雨又奇迹般地停了,故意让人遭罪的天气。
我喜欢蒙蒙胧胧的细雨,也喜欢畅快淋漓的暴雨,唯独不喜欢梅雨季时节拖拖拉拉的雨水。一连下了十几天的梅雨,好像再也不会晴了,可是时时刻刻都有晴朗的可能。看到梅雨,总是让我联想到,《百年孤独》里那场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二天的雨,像是上了诅咒一般,没完没了,惩罚那些犯错的人们,同时考验着所有人的忍耐力,亦或是非要将这世界洗刷干净才罢休,可是,雨水怎么可能洗刷干净这世界呢,即便雨水可以洗刷天地万物,也洗刷不了人的内心啊!能照亮人内心恐怕只有阳光,那为什么还要一直下雨?
我想我不喜欢梅雨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梅雨总是在梅子即将成熟的时候到来,也正是因此而得名,可是,梅雨的到来,除了让原本应该的酸甜的梅子变得寡淡无味,又没有其他好处,为什么非得联系在一起?家里鱼塘边上种了一棵梅子树,是母亲生前种下的,母亲在世的时候,梅子长势一般,以至于前几年家里人都没意识到它存在的价值。母亲去世后,梅子树却发疯似的疯长,结的果子又红又大,远超市面上的普通梅子。母亲去世的十年间,梅子树长的如此讨喜,可是几乎每年都被梅雨给落毁了,眼看着即将成熟的梅子,一连十几天的梅雨,梅子落一地,即便勉强挂在枝头的梅子也索然无味,只能看不能吃。
可是,如果没有梅雨,满大街的梅子,又还有谁会去珍惜?又有谁会懂得绵绵细雨的宁静安逸?又怎么体会骤风暴雨的果决力量?梅雨存在的价值,也许并不是让你感受它本身的美感,而是更多地去衬托其他事物的美好。即便外在看上去不那么美,但是内心却是如此美,又有什么理由怪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