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读书打卡第296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第三章《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的第一节:《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二)》
父母转嫁焦虑为什么容易成功?
为什么现在的父母给孩子的压力更大?
一是:个人原因。他们担心跟不上社会的步伐,担心被社会淘汰,但自己又缺乏成长空间,于是将成长的压力全放到孩子身上。
二是:社会原因。现在社会的确缺乏保障,这严重加大了父母的焦虑。
以前,我们是大锅饭,不讲竞争。现在,我们比西方社会还讲究竞争,而且升学似乎成了唯一的竞争路线,绝大多数家长都将希望寄托在这条路线上。
孩子很在乎父母的情绪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核心是学习,而亲子关系的核心是爱。父母高兴了,孩子才能感觉到爱。“我只有取得好成绩,父母才会夸我”“只要我学习好,父母才会给我好脸色”所以孩子们知道成绩=爱。而父母认为爱孩子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
孩子因疼爱父母,特别在意父母的情绪。对父母的心理变化非常敏感。很容易围绕着父母的情绪转,而父母也会有意无意的用自己的情绪去控制孩子。
孩子的学习乐趣被转嫁
父母用控制孩子转嫁自己的压力,他们如愿以偿,但会引出孩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第一,加剧孩子的学习压力。
妈妈的唠叨,让孩子承受的不只是双倍或三倍的压力。(父母不是当事人,他们并不能真正的体会到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所以在向孩子施加压力时容易失去控制。)
第二,侵犯孩子的个人空间。
在父母“严密监视”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缺乏心理疆界的概念。成人后要么容易依赖别人,要么容易去控制别人,父母不尊重他们的个人空间,他们也学不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个人空间。
第三,让孩子形成外在评价体系。
小时候孩子在乎父母的评价,长大后他们就容易在乎同学、老师、老板、同事等人的评价。只是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做事情不是为自己内心的需要,而是为了得到别人好的评价。“天生爱学习的动机“被“为父母而学习的动机”所取代”,他们会过于在乎别人的赞誉,过于在乎考试成绩,更容易产生考试焦虑。而有内在评价系统的孩子,他们会享受到学习本身的乐趣,这成了激励他努力学习的最大动机。
改变之道:与孩子一起成长
把压力转嫁给孩子是一种“双输”局面,对孩子的危害很多,家长也不舒服,因为孩子不容易心存感激。
一、给孩子空间。
“孝顺父母”是尊重父母,而不是“什么都听父母的〞。
父母的意见就很对很成熟吗?
父母提的要求,要么根本不合理,不合时代,要么就常常只是为了捍卫父母的权威。他们怄气起来常和孩子一样,缺乏理性。
如果父母包办孩子的成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决定,那么孩子就学不会思考,学不会果断给自己做决定,只有留给孩子充裕的个人空间,孩子才会发展出完整的独立人格。
二、自我成长。
如果父母自己也在成长,他们就不容易对适应社会产生恐惧和过分的焦虑感。如果他们更多的去关注自己的成长,就不会动辄干涉孩子的成长。
一个做了多年学生心理咨询的心理老师说,如果只是孩子的成长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但如果孩子问题的背后是父母的问题,那就很难解决,除非父母先做改变,他还断言如果家长只是一味的寻求怎么解决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在自身寻找原因的话,孩子的问题就无法解决,所以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庭是一个系统,孩子出问题肯定是家庭系统出了问题。要想孩子得到改变,就应从改变家庭系统开始。
三、进化爱的方式。
时代变了,物质匮乏已经居于次要地位,父母应该进化爱的方式,从以前关注物质的方式中脱离出来,应该更多的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灵的需求。
孩子的成绩,父母的信仰?
我们是无神论的国家,也是个反个人主义的社会。如此以来,一个人的精神生命和灵魂安放何处(精神追求)?既不能安放在信仰上,也不能安放到自己身上。最容易安放的地方,就剩下两个:对父母的孝和对孩子的培养,对父母的孝不容易成为精神的寄托,而孩子的成长会给父母带来刺激,让他觉得生活是新鲜的,是有期盼的。
中国人缺乏自我,缺乏灵魂的寄托是有普遍性的。
请不要将你的自我,寄生在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