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河北张家口赤城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县域紧挨着北京,有四五个小时的车程。气候和北京差着一个节气。我们那里丘陵多山,少许的平地,在正式成为北京水源涵养区之前有一部分稻田。一条黑河从我家乡行政村流过,再走一公里多就到了我的老家西沟村。如今村里通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
行政村在过去几年发生了好多变化,开发商都进村了。村里最好的能引水浇灌的大田被征用;新开发了黑河漂流等旅游项目;建起了成片的塑料大棚;盖了别墅公寓和厂房,村里的一些剩余中老年人可以在里面上班领工资。
我村的主要作物有玉米、谷子、土豆、高粱、红薯等;主要蔬菜有黄瓜、甘蓝、茄子、豆角等。目前我们那的大宗作物是玉米,在我们那俗称“棒子”。从行政村到老家的路上,一眼望去都是玉米,像一列列待检阅的军队。有一条小道从棒子地之间通过。这些棒子地主人都不在家,转包给不愿外出打工的叔叔大爷们来耕种。
家乡还生长着杨、榆、柳、杏、桃、李、山楂等树。一片速生杨被栽在我家新房门前的菜园子里,一到夏天遮天蔽日,视线被严重遮挡看不出去,不过有个好处就是凉快。
另外家乡的山坡上到处都是酸枣和山杏,通过嫁接技术可以变成家枣和杏扁,能成倍增加经济收入。可现在人们都出来打工了,没人弄这些事。村里人只在山杏成熟时来树下摘几个山杏;在药材长大的时候来树下挖走柴胡、黄芹等,挣几块流汗的小钱。
老家人现在吃水、灌溉都是自家挖一个水井,然后用水泵泵水。十多年前村里议论准备建蓄水池安装自来水,由于大家意见不统一,最后弄了个不了了之。以前村里人吃水都去村里的主井——南井去跳水吃,我家离这口井比较远,来回差不多有一里地。
夏天大雨过后,洪水消退,村里的河道石头瓦块一片狼藉。为了让秋收的车辆顺利通过,每年在立秋之后还要组织村里人重新修路。记得在小时候,村里发过大河之后,村里的河滩上会流淌出一条清澈的小溪水,大人们在上游洗菜、洗衣服,下游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玩耍戏水打闹的人间天堂。等到了冬天这里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又是孩子们不变_的童话乐园!
我出生的地方在老家的旧房,建在村里河道旁的一个小山丘之上。为了沏房场,爷爷和十几岁的父亲在这里受了不少累。去我家有两条路:一条路坡度比较小,用牲口拉粮食、拉庄稼走这条路;一条路直上直下,超过70度,只能走人。
为防止水土流失固土保家,爷爷和父亲在房前栽植了好多树:有榆树、柳树、枣树、臭椿树等。这些树一到春夏之际万枝萌绿,浓荫蔽日,是家人夜晚乘凉的好去处,在树下我们认真听老人们讲述着那一个个山村巨变的真情故事!
齐帆齐第4期28天写作成长营(10)
本篇1030、累计1213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