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晚上,朋友小聚,几杯酒下肚,情绪也高涨起来。朋友突然问起服务员饭店里有没有“油渣”。
年轻的服务员一时没有听懂,朋友接着解释说,“油渣”就是肥油炸完后剩下的肉渣。
他这么一说,服务员瞬间明白了,那甜甜香香的美味,仿佛又从心里不由自主地的冒了出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难忘的岁月。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我和乡下的奶奶一起生活。
奶奶总是给我吃自家院子种的菜,早已吃厌了青菜的我,对吃肉有着极大的渴望。为了能够饱饱的吃上一顿肉,我会故意不吃奶奶烧的素菜,缠着奶奶要她买肉吃。
每当这个时候,奶奶就会停下手中的活,轻轻地刮我几下鼻子,笑眯眯的说道:“等你啥时候考进全班前五名,我就给你烧肉吃。”
“考进全班前五名就有肉吃。”这一目标深深的烙在我的脑海,整个学期,我都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期末,我真的考到了第五名!
我开心的把通知书交到奶奶手里,欢呼着跑到外面,跟小伙伴们炫耀:“今天终于有肉吃啦!”
晚上,餐桌上并没有出现我心心念念的红烧肉,而是一盘油渣。我气不打一处来,一把将盘子打翻在地,大声嚷嚷道:“你这个骗子!再也不相信你了!”奶奶先是一惊,随后在一旁暗自擦眼泪。
见此情形后,大我8岁的小姑姑当场扇了我两巴掌,我登时号啕大哭。
泪眼朦胧中,我看到奶奶将地上的油渣一块块捡起来,小心翼翼的凑到嘴边吹去油渣上沾的灰尘,然后一块一块的重新放入盘中。随后,奶奶从米缸中翻出几个鸡蛋,当一份香喷喷的蛋炒饭端在我面前时,我才破涕为笑。
我津津有味的吃着碗中的蛋炒饭,奶奶和小姑姑却在吃被我打翻的油渣,我着急的说道:“上面有灰尘。”小姑姑斜了我一眼说:“奶奶今天去赊肉,人家不同意,好说歹说,人家才同意把这些肥油赊给奶奶。”
懵懂的年龄,没有太多的内疚,只是和奶奶提出要求,能不能把油渣变成其他美食?
于是第二天,奶奶用一些鸡蛋和邻居换了点儿白面,给我做了油渣包子。
记忆中,那是人间美味!
之后,奶奶发挥出了最大的智慧和空前的想象力,猪油渣也变幻出了好多迥异的美味吃法:刚出锅的新鲜猪油渣,趁油渣微热却又里绵软外脆香时,洒些白糖和盐巴,油渣塞满嘴,大嚼,满嘴是浓郁的肉香,再加上白糖和盐巴的甜蜜与清脆,愈嚼愈香,回味无穷。
奶奶也会在烧萝卜、豆腐或做青菜汤时,放上一小撮猪油渣,那金黄的油渣点缀在白的绿的菜蔬间,分外醒目养眼。随着铁锅里咕噜咕噜地翻腾声,空气里便洋溢着肉香的幸福气息。煮后的猪油渣更是绵软嫩滑,却不失骨子里的那番嚼劲。于是,那一顿饭总是吃得有滋有味。
更入味些的做法当属猪油渣炒辣椒或炒腌菜,辣乎乎酸溜溜油润润的,下饭更是一绝。
复杂一些的做法,则是猪油渣包子,不过,这通常是在我考出好成绩的时候才会这样做,因为需要白面。
时至今日,我还会不时买些肥肉熬些猪油来烧汤、炒大白菜,剩下了猪油渣总是拣些放嘴里细嚼慢品,仿佛又回到童年时,守在锅边灶前眼巴巴地守望着熬猪油过后那点猪油渣的幸福时光里,回到那满屋的浓郁香味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越来越好了,猪油渣几乎无人问津,猪油渣不知是否与我一样显得格外落寞?又有多少人还和我一样有着猪油渣情结?
【作者简介】
赵雅静,80后中学语文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作品散见于各大公众号和各类文学期刊。
围炉煮茶,诗书温暖时光,文学记录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