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这个问题从小学开始就伴随我了。从第一份寒暑假作业,一直到研究生毕业论文。好吧,我相信自己已经进入了拖延症晚期。“拖延蛋白质”已经进入了我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即使现在(虽然我在写我的第一篇简书),可拖延症带来的痛苦和恐惧依旧影响着我,尤其当我看到自己距离30岁大关这么近的时候。直到今天,在犯拖延症时逛到了TED上一帅哥关于拖延症的演讲(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190492/),让我体会到了比拖延更让我恐惧的事情,我的生命日历可能只剩下60%了(哭丧脸)。同时启发了我,开始做些事情,让剩下的时间不再后悔以前浪费了那么多时间(FIGHTING!),比如写下第一篇简书(虽然会写得很烂)。
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道具,课程和APP。结果发现不仅拖延症没有治好,还出现了一个新的拖延症症状——尝试各种新鲜道具克服拖延症。是不是深深的感觉到无力,被拖延症赤裸裸的吊打了,还被自己出卖了?就在快绝望的时候,TED这篇演讲给了我不一样的灵感——每个人都是拖延症患者。或者说我们都或多或少的有拖延症,就像我们基因中的一部分一样顽固。既然不能消灭,那我们就尝试下共生和压制拖延症——这只讨厌的猴子。先看两个武器。
1. Deadline.
但凡一件事情有Deadline,即使拖延症再严重,我们也大概率的能把事情完成。虽然交出的东西大概率很烂,至少我们最终还是把猴子赶回了树上,而理智也再一次起了作用。相比没有截止日期的事情,比如在简书写满100篇文章,有截止日期的事情就更有可能被完成,比如我们的寒假作业,别告诉我你们没在假期结束的最后几天大抄特抄。
2.Threat.
有了截止日期,也就意味着存在着监督和惩罚。比如写不完作业,被老师请家长;合同到期前叫不上报告会被客户投诉,影响年终奖。于是面对截止日期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预演一下即将面对的结果,失去宝贵的东西(学位,RMB......),受到伤害(被当众喷,错事升迁机会,女被女神鄙视......),趋利避害的本能就会轰走讨厌的猴子,内心的恐惧也就变成我们开工做事的动力。同样的,我们也可以预演未来我们生活的样子,比如10年以后我我混混谔谔的就变成了XXX那个大爷的样子,成天爱称叹气,一事无成,老婆天天挤兑他,儿女也因为他没法出国留学,爸妈生病用不起进口特效药,自己也没有勇气在开创事业......相信我们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想想我们未来变成他们,不寒而栗啊。那现在不努力等啥呢?
3.Encouragement
这个段位比较高级。还记得第一次被老师夸奖聪明;第一次朋友们惊叹你画画这么好;第一次拉女孩手没被拒绝;第一次拿到心仪公司的offer……是不是之后我们都尝试做第二次、第三次啦?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证明自己在人群中的价值,会成为最有激情的动力。或者靠自己脑补,未来成为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样子,也能为当下的自己打打气。
俗话说知耻而后勇。既然知道我们自己的一直以来是如何在最后一刻战胜拖延症的,那么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让我们猴子在树上多呆会儿呢?先看看我一般的斗争态势变化图:
可能具体事情还会有些不一样,这是张示意图,方便理解一些。每次我们接到任务的时候,心里大多会想:上次没做好,拖了那么久才弄完,效果也不好,这次一定要好好干(绿色区域);之后没多久就失去兴奋点,注意力游离到了广袤的宇宙中(浅蓝色);在之后发现时间不多了,开始准备认真对待,但是迟迟不肯行动(深蓝色);最后发现截止日期在即,拼命的赶工(红色)。每次都差不多是这样(一脸颓废)......
猴子状态——拖延症犯病期间刚好占据了我的兴奋点到焦虑点之间的区域。
Q: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大块区域处于游离状态?没有集中注意力呢?
A: 因为精(Ni)力(Tai)旺(Xian)盛(Le)。每件事的Deadline距离太远,导致我们的大脑在估计形势后发现应付这件事绰绰有余,可以适当的享受生活,做点别的事情放松一下,毕竟上一次赶工很伤身体的。然而休息到转入工作状态的时间点一直延后,过渡带模糊,最终游离状态占据了大段时间。而注意力也都分散到了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Q:那怎么办呢?
A: 做(不)计(要)划(停),忙(bu)起(yao)来(ting)。既然是精力旺盛惹的祸,那么我们就不要停,一个接着一个的做下去。每一个小项目都模仿PDCA的方式运作,这样会比较有成就感,也能看到自己的成长。生存类的项目,就是我们工作上班挣小钱钱的事情;成长类项目,可以看作是自我价值增长类的活动,比如学习新技能,拓展业余爱好~将“不得不做”的项目和“做的上瘾”的项目穿插起来,让自己的心情也有节奏的波动起来。
Q: 做了计划,执行不下去怎么办?
A: 既然Deadline用掉了,那就上Threat和Encouragement.比较相似的是这两种都是依靠外界的力量帮助我们实现。比如参加100天早起打卡,21天习惯养成社群等等。或者将自己的计划和实施情况记录在Blog里,自己能看到,其他人也能看到,也是能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而且计划的设定实施要循序渐进,具备弹性,通过每一次的结果,不断修正,这也是为什么Figure 2设定了“修正”和“总结”两项。
当然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和心性。并不是每种办法都适用所有人,重要的还是借鉴别人的经验,打造自己的天地。如果想看看书,逛逛网,听听讲座就实现人生目标,走向巅峰,那还等什么?赶快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