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或服务,在正式推向市场之前,有三种预设的情况:
一、我希望把商品或服务销售给什么对象;
二、我认为该商品或服务适合什么对象;
三、该商品或服务就是给这些对象量身打造的。
无论哪种情况,最终的目的是成交。达成成交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找到精准的目标对象。
市场中的目标对象可能有,消费者、企业、政府、家庭、事业单位等。所以需要对市场中的至少部分可能的目标对象有一个至少初步的了解,才能大概锁定目标对象。
拆解下逻辑步骤:
我们是在地球上从事商业活动,商品或服务肯定是销售给地球上的;
地球上有动物、植物、人类、水、空气、昆虫、风、光等,肯定是人类;
人类会组建家庭,有个人的需求,会成立公司或别的组织等;
地球上有很多的国家,中国、美国、日本等;
我们考虑中国的个人、家庭、企业、政府、事业单位作为整体的目标对象;
了解销售的商品或服务,了解市场中整体的目标对象,大概锁定进一步的目标对象。
把所销售的商品或服务的信息,推送给大概的目标对象,根据大概目标对象的反应,再锁定更进一步的目标对象。
以BTB商品或服务为例,这里的目标对象就是目标客户。
但根据实际的情况,即便确认了目标客户,销售人接触到目标客户,并把信息传送给目标客户,依然只有很少的成交。原因有很多。
销售人想要拿到成交的结果,就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结果还不一定理想。所以还需要进一步锁定目标客户。
打个比方,锁定的目标客户是电商企业,销售人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只有少数的电商企业会与其合作,为了减少销售人触达目标客户过程的投入,那么就需要在目标客户的画像上,更进一步精细化。
销售人对目标客户的认知有两种情况:
销售人对目标客户中的部分企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销售人对目标客户不了解或很少了解——不知道有多少企业,不知道有哪些企业,不知道一些企业的情况。
一、目标客户中有需求的客户主动过来咨询——广告;
二、在一些目标客户可能发布需求的平台或渠道寻找需求——商务平台、自媒体、招标网站等;
三、人员销售——逐一覆盖,在目标客户中找到或激发一些有需求的客户,也有广告的作用。
通过对目标客户的触达,想必有一些目标客户在合作了,把在合作的目标客户做深入的了解,能进一步精细化目标客户画像。
知道了精准目标客户是什么样。可能有外显出来一些信息,通过常规的手段就能获知;可能需要接触目标客户,通过一定程度的沟通获知一些信息后,才能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