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狂人、一代树人
李斯特的确是一个颇受世人争议的人物。他从幼年就展现超凡的技巧和天赋,更是当时少数可以自立更生的音乐家。而由于与贵族名媛间的几段风流韵事,又被人视为趋炎附势之徒。年少轻狂时的他,演奏风格狂野又挑衅,也难为音乐卫道人土所接受,虽然留下大量作品,但多被评为华而不实、矫揉造作之作。年轻时的李斯特,因为太过狂妄而甚少得到同行的赞许。许多人都发出“先为他的技巧所迷惑,但咀嚼之后却非常平淡”的评语。骄做的他曾经改编他人的作品,引发同行的不悦,更有过公开不看谐演出、单人独撑演奏会等等壮举,而被视为自大猖狂、目中无人,不过他高超的演奏技巧却让别人不得不甘拜下风。尽管众说纷纭,但人们心中总留有一个“狂人李斯特”的强烈印象。
李斯特用音乐来将音乐家的地位升华,一生向命运挑战的他除了努力将钢琴地位提升,也透过扮演桀骜不驯、恃才而骄的钢琴家,做出普通音乐家不敢做的事,尤其是向权贵挑战。李斯特常常有机会御前演出,但也经常借此教训聆听音乐的权贵人土。在这方面,他的确是满有艺术家的自傲的,他也能将此做气表现出来,为艺术界出口气。
李斯特出生卑微,所以在飞黄腾达的时候常常挥霍无度。他对于别人的恶意批评会激动反击,但他就是受不了人们不理会他,这会使他更恼火。他很难抵抗别人刻意的逢迎拍马,或者是说,他其实十分乐意接受别人的奉承。他设立的“大师课程”( Master class-es),除了指导学生外,也顺便满足了自己的优越感,因为在大师课程中只有他可以发言,并且针对任何人的特色与风格给予特别指导。然而,他也乐于助人,他会发现学生的不凡之处,激发他们的潜能。对于当时的音乐家,诸如肖邦、鲁宾斯坦、柏辽兹、舒曼,格里格等,他也不吝给予公开赞许,并且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忠告,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音乐家,因为桀傲的态度,使他很难在大家心中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普利策奖得主乐评家哈罗德·勋伯格用了4个词来形容李斯特:“雷鸣、闪电、蛊惑、性感”。不过这些可能比较适用于形容“钢琴家李斯特”。他的确是一个应该被重新定位的音乐家,他在他的年代里,为音乐的创新做了很大的贡献。
应该是一个被重新检视的人,而不应该只被视为一个单纯的顶尖奏者,他也是一个让音乐发生革命的音乐家。